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北京日报:安不忘危,一张老照片给我们的启示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晁星 编辑:redcloud 2017-10-11 09:33:1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国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抵达英国伦敦访问。黄冈舰、扬州舰等中国新式战舰驶入泰晤士河、靠泊于伦敦港的画面,令当地华侨华人激动不已,而现场的一张老照片,更引发了国人的无限感慨。照片是英国北部华人企业家协会赠送给到访海军的,其上是清政府当年在英国订制的四艘战舰——致远号、靖远号、超勇号、扬威号。

  正如有评论指出的,这幅图的意义只有中国人才懂:勿忘国耻,富国强军,吾辈还将砥砺前行!黑白的影像,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灰色的记忆中。170多年前,英国的坚船利炮惊醒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旧梦,将中国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漩涡之中;120多年前,甲午一战,号称“世界第九”的北洋水师节节败退,致远号、靖远号等先后在战斗中被击沉。近乎屈辱的失败,让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艰险境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掀开民族史上这极为惨痛的一页,剜心之痛犹在心间。

  时光穿梭百余年,昔日羸弱的中国舰队,已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兵劲旅。它们驶过致远号沉没的黄海,犁出“深蓝”的航线,远赴4400海里之外的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守卫和平。海军实力的跃升,堪称当前我国国防和军事水平全方位提升的缩影。东风导弹入役、国产航母下水、运-20展翅、歼-20升空,一个又一个国之利器纷纷亮相,激发着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今天的我们已不再需要去国外订制“军舰”,自主研发的“重器”一次次让全球惊叹不已。从前,在西方人眼里,我们最好的舰队也只不过“庞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而今,当140米的导弹护卫舰黄冈舰等停泊在伦敦码头时,英国人羡慕道,“可惜不是我们的”“帮我们也建两艘吧”。

  抚今追昔,令人感慨。战火下的华夏曾山河破碎,人民受尽屈辱;如今,大国复兴,傲立东方。曾经“睁眼看世界”的忧愤不再,沧桑巨变中,“世界看东方”的自豪之情正荡涤升腾;昔日“振兴中华”的呐喊犹存,穿越百年后,“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浑厚嘹亮。

  站在今时风帆之上,我们应从这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获得启迪: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方能兴国。如今,天下并不太平。国家外部的安全隐忧始终存在,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也未减少,我们需要一支强军“执干戈以卫社稷”。能战方能止战,这一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我们必须牢记。死里逃生的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后投身抗日救国,担任过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直到1952年去世前还赠诗毛泽东:“尚望舟师能再振”。岁月斑斓,吾辈应当扛担在肩,继承先辈们的富国强军之梦。

  致远号上视死如归的呼喊消散在海风中,但滚滚波涛中塑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魂将永存。如鲁迅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今日,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远航,但莫忘曾经“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苦痛,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魂魄,砥砺前行,一篙不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