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行进湘西】湘西进入脱贫“快车道” 五年脱贫50万人

来源:红网 作者:沈梦艳 编辑:何冰 2017-09-16 00:21:4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风雨涅槃一甲子,地覆天翻六十年。六十年来,湘西不断优化发展路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六十年来,湘西大力破解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六十年来,湘西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优势优先优化,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六十年来,深入实施扶贫开发,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六十年来,湘西做实民族工作,民族团结得到加强。

  为庆祝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红网时刻推出“行进湘西”系列报道,展示这60年来湘西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吴付全开着三轮车准备去酒厂。

一句“美丽雄龙我的家 农村不比城里差”的宣传语反映了雄龙村村民的精神面貌。

腊尔山镇夯卡村,农妇在制作苗绣。

麻金革和妻子正在农家乐整理家务。

  红网时刻9月16日讯(记者 沈梦艳)“村里路通了,扶贫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赶上了好时代。”67岁这年,湘西州凤凰县山江镇雄龙村村民吴付全摘掉了“贫困帽”,发动村民办酒厂,当老板年入2万元,成为村子里的名人。

  在湘西,吴付全的故事并非个例。

  作为湖南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湘西州以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1100个贫困村为主战场,推进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等精准扶贫脱贫“十项工程”,近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0万人,湘西州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步入脱贫“快车道”。

  年近古稀他结伴圆“酒厂”梦

  雄龙村原名“留垅”,在苗语中是“守田垅”的意思,这容易让人联想到丰饶的田地。而雄龙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缺水少田海拔高。全村148户575人中,贫困户52户178人,占总人口的30%。

  2015年4月8日,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研究室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雄龙村,雄龙村迎来了一场改头换面的变化。

  “我们引来资金技术在村里成立了玉竹合作社,整合扶贫政策资金入股,计划扩大320亩集中管理使用,把村里52户178名贫困户全部纳入了产业发展范围。”扶贫工作队队长唐德安介绍,为了让村民获得发展产业的信心,他们先后两次将预付款60多万元发放到村民手中。

  在占地4亩的凤凰县领航有机湘玉竹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大棚里,雄龙村支书吴斐告诉记者,目前,大棚里正在尝试轮种玉竹、四叶参、黄精、龙芽百合等药材。“玉竹3年后成熟,企业以每公斤10元保底价收购,预计成材后,这片玉竹基地每亩年收益可达5万元。”

  吴付全以土地入股了玉竹基地,还和村民合伙开起酒厂,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年入2万元。

  告别“天梯” 易地搬迁挪“穷窝”

  要脱贫,对于地处湘黔交界的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来说,易地整体搬迁是最好的选择。

  夯卡村共有24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99户,贫困发生率高达38.5%,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100元。而夯卡村的雷公潭上寨、下寨位于腊尔山台地边缘,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生存条件十分恶劣。

  搬迁工程从2016年3月正式启动,12月全面完成。新址聚集了从雷公潭上寨和下寨搬迁来的35户14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8户76人。

  麻金革是雷公潭下寨的村民,也成为易地搬迁队伍里的一员。“以前村民们赶市集得过‘天梯’,来回走路得四五个小时。” 麻金革所说的“天梯”就是用锄头挖出来的泥梯,一到下雨,随时存在山体滑坡的危险。2016年12月,他举家搬迁并开了家农家乐,现在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驻夯卡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丕宇介绍,目前,通过直接帮扶、股份帮扶的方式,夯卡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水果业和苗绣等特色产业。

  “我们的苗绣带动了20户农妇加入,主要销往凤凰古城等附近旅游景点,目前,正在联系上海的公司进行合作。”胡丕宇预计,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到2020年集体经济可达30元以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