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八项规定取得显著成效,党风政风得到极大改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风政风尤其是干部作风的改善,正在为社风民风的改善发挥着积极引领作用。在被人誉为“雷锋窝子”的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也理所应当地进行着一场党风政风促村风民风转变的实践。这里山清水美、民风淳朴,雷锋之花开得格外姹紫嫣红。置身其中,看得见的,是随处播撒的善意的种子和无限绽放的和谐的花海。从今天起,红网特别推出【“雷锋窝子”:党风促民风转变的生动实践】系列报道。
今年7月,一场超越历史峰值的特大洪水袭击了长沙,地处湘江两岸的望城首当其冲。汹涌的江水,危急的险情,在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可敬可爱的英雄人物:白天黑夜连续奋战累倒在堤坝上,喊出“不怕死的跟我来!”的姚建刚;抢险“敢死队队长”李新民;为了抢险妻子分娩都没来得及陪伴照顾的熊和平……媒体蜂拥而至,探寻这些英雄的故事。当人们走进他们的家乡望城茶亭镇,发现英雄不是个例。在这里,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雷锋精神在随处滋长,其势正烈。
东城社区就是其中之一。
“生意不要了,回家修路去”
走在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两型”建设示范村——茶亭镇东城社区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放眼四望,绿意葱茏,鲜花掩映,白墙黛瓦点缀其间。乡间水泥公路干净整洁,两排路灯整齐地树立在道路两旁,俨然一幅世外桃源之景。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个贫穷落后的偏僻村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留给所有人的印象。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山旮旯里毫不起眼的村落来了个华丽转身?走访东城社区,居民们异口同声地答道:因为有个姚书记!
被村民亲切唤作姚书记的人,就是东城社区的村支书姚罗华。2008年,在外经商并小有成就的姚罗华,被村民集体邀请回来做村支书。一番深思后,姚罗华觉得人生的价值不能止步于个人的小成功,于是决定回村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回村他就定下一条规矩:不要村里一分钱补助。这一干,就是十年。
要改变前面几任村支书都没能改变的现状何其难也。姚罗华认为:唯有通过党员带头,政风带民风,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村民的思想观念。在边界村,他带领党员干部在1年时间里走访了700多户人家,了解民情。仅2009年一年,姚罗华就解决村里200多起矛盾纠纷。他一头扎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一边多方筹措资金,一边带领全村党员义务投工修路,平均每天仅休息四五个小时,带领村民为原静慎村硬化道路66.7公里,修葺水塘136口,社区因此有了大变样。
“桃源”既成,广场竖起“功德碑”记录变迁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总算明白了姚罗华的苦心。2010年,姚罗华开始抓环境卫生清理,建设美丽乡村。这是个头疼的事情,要改变村民们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比登天还难。
姚罗华不信邪。他带领党员干部冲在前头,挨家挨户跟村民做思想工作。最终,他靠诚心成功发动起全村人加入到了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随后,由党员干部带头,村里成立起义务清洁工,姚罗华自己也当起了秀美庭院的“设计师”,发动全体村民基本实现家家有庭院、鱼塘和菜园;他主持开展村级环境综合整治,垃圾分类减量达90%以上,全村实现“无荒田、无荒山、无白色垃圾”的“三无”目标;他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动手,三年栽种了300多公顷花卉苗木。几年下来,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美丽乡村梦”居然实现了。
“美丽了还不行,还要富裕起来,美丽才能持久。”姚罗华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进红薯种植基地,全村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上,开发了红薯粉、红薯片、红薯酸菜、水果红薯等10多个产品,带动全村半数村民种红薯,每亩增收数千元。
村容民风的改变,吸引了一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和农民专业合作社:85后廖文波回村专做茶籽油生意,年销量达100多万元;姚鹏飞流转土地300多亩,带领村民发展种养殖业。通过发展产业不仅增加了500余个就业岗位,还让39户成功脱贫。
村民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于是,大家在东城社区的广场上,给这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作出贡献的“雷锋式”好人树起了一块功德碑,成为展示东城社区民风淳朴、好人辈出的窗口。
尚贤思齐,“乡贤”文化让茶亭有了自己的“品牌”
“美丽乡村不但要美丽于形,更要魅力于心。”姚罗华心想,要用一群有素质、有实力的乡民引领全村人进步。他想到了乡村文化的精英——乡贤。2014年,姚罗华在原静慎村成立乡贤理事会,推出一条推广乡贤文化的新路子。
东城社区在乡贤理事会的组织下,全社区人争当“好婆婆”“好媳妇”,争评“五好家庭”等荣誉,通过推广典型,在全社区刮起了一股崇德向善、孝老爱亲之风。而这些,无一不是在姚罗华的发动和带领下。
通过乡贤理事会,东城社区2016年以来筹集到200万元的资金,陆续投入到社区的提质改造以及村部建设中。2016年,东城社区数百村民敲锣打鼓,将6块闪亮的“最美乡贤”牌匾送给6位贡献突出的村民。
姚罗华自己不仅是乡贤文化的倡导者,更是乡贤文化的践行者:兰牙冲组村民余辉夫妻身患重病,家中住房年久失修,姚罗华张罗10多万元资金帮他们重建房屋;杜家村组一村民家中9口人有4人患病,姚罗华持续帮扶10年,提供技术和资金,保价回收产品,该村民家去年收入8万余元。
漫步东城社区,处处可以看到乡贤的印迹:“乡贤塘”上架着“乡贤桥”,旁边是郁郁葱葱的“乡贤林”、崭新笔直的“乡贤路”。干净整洁的“乡贤文化广场”上竖着一张“乡贤榜”,人们在“乡贤阁”下聊天散步、跳舞健身。乡贤文化已然成为东城社区雷锋式好人不断涌现的力量源泉。
(红网时刻记者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