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至,白露降,一场秋雨一场凉。9月10日下午的一场大雨,让整个城市降温。可在这微凉的丝风中,却明明传送来一股动人的暖流。这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潇湘诗会之24节气白露·教师节专场诗会在长沙市岳麓区望新小学举行。诗句,歌咏,夹杂着雨声,向无私奉献的教师们诉说最诚挚的谢意。
无悔:15年,我依然站在这里
2002年,刚刚从大学毕业的董艳莎来到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面对的是一群听不到、看不到、无法正常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残障孩子。面对这群特殊的学生,她说,爱从这里开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对董艳莎来说,保障孩子们的生存技能却比教授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在校时的全程陪伴、分门别类放好的药物、细心详细记录的学生发病时间、耗费心血编写的专用教材、每周一次的“送教上门”……诗会现场,董艳莎将她的“特教生活”娓娓道来。桩桩故事,是她十余年里司空见惯的场景,平静的语调背后,是她和同事对孩子们不变的坚守与关爱。
你拥有的/是作家刚刚出版的诗集/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是科学家们用青春铸就的辉煌/它在大西洋彼岸的大学讲台上/它在清洁工唤醒黎明的铃声里……
一级播音员、朗诵艺术家、长沙人艺朗诵团团长吕铭用一首《你依然站在这里》向教师致敬,满含钦佩地道出教师们的硕果。但对于“董艳莎”们来说,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一教就懂的酣畅淋漓、甚至是与生命对话的快乐,都成为了一种奢侈。但董艳莎说,“对残障孩子的尊重与期许,早已经幻化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定的信念。”
收获也许相对残缺,但付出的爱却是完满的。所有的“董艳莎”们,也看着一批批小鸟陆陆续续地飞走,也依然站在三尺讲台,依然走过孩子们的家,和所有的老师一样,依然站在这里,传播爱与希望。
教会我们爱与成长的,不仅仅是在三尺讲台上付出的人。诗会现场,著名诗人、画家、藏书家彭国梁朗读了一封他写给潇湘诗会总策划、诗人胡述斌的信。笔墨之间,他们探讨诗歌、追忆过往、分享生活感悟,这样的交流,又何尝不会让彼此成长与进步?
馈赠:乳燕与雏鹰比翼联翩
诗歌,让诗友们找到表达谢意的出口,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茁壮成长、成材,或许是他们送给老师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来自望新小学11岁的艾博雯在上学期被评选为了“长沙市美德少年”。在个头小小的他看来,“美德”这个宏大的词汇,却有着简单的意义,露八颗牙的笑容、借给同学的文具、随手捡起的白色垃圾、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艾博雯说,“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就践行了美德的意义。”
舞蹈《剪纸姑娘》、诵读《浩浩中华魂,山水诗画情》,来自望新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用他们的多才多艺的表演让现场的观众折服。一个个如花般的孩子,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悠远绵长的文化,正如本次诗会的承办方望城坡街道所期望的,培养出尊师重德的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文明,弘扬出中华民族光荣的传统文化。
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接/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刚刚升上初一的向昕宇在诗会上朗诵了一首《中华少年》,慷慨激昂的话语,铿锵有力的誓言,他用少年郎的意气风发,向所有的老师承诺,幼苗们正在茁壮成长,总有一天会长成为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支撑起明天的希望。
再没有比这更美好的教师节礼物,而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也让教师们的文化传承变得更有力量。诗会现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杨波将他们出版的三本书送给现场的孩子与诗友们,他说,“作为出版行业,我们与潇湘诗会在文化传承上是殊途同归的。”
有人送书,就有人读书。小小姑娘张怀文穿着粉粉的公主裙款款走上舞台,她说,好书如灯/承载成长的路/好书如梦/伴我漫漫长夜/好书如夜/孕育着光明的未来/来吧,让我们来共赴一场好书的盛宴/来吧,让我们与好书来一场灵魂之舞。
多美好的文化传承,而诗会的最后,由谢红、吕铭、吴亚辉、吴菲菲四位朗读者合诵的《家风颂》则记录了另一种传承。师者,传承着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父母者,传递着一个家族的言传身教,他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建立起防护罩,将共同孕育出一个灿若星辰的明天。
(红网时刻记者 熊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