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一年来 长江源村变化中的幸福

来源:青海新闻网 作者:朵海平 马振龙 编辑:郑珂 2017-08-28 10:33:37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江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向网媒记者分享习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时的喜悦。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马振龙 摄影报道) 8月27日下午,“一江清水向东流·2017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看青海”采访团一行驱车从格尔木向南沿着109国道驶入长江源村,采访这座去年因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而备受关注的高原村落。

  在长江源村村口,极具藏族特色的新大门里,宽阔的马路两边是白色的太阳能路灯,路灯下是新建的藏式风格长廊,一幅幅习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时与村民们的留影在廊壁上展出,与门头上“牢记深情嘱托,决胜全面小康”几个红色大字相呼应。走进村里,一排排装饰着藏族传统图案的平房仿佛镀上了亮丽的釉彩,小孩们在门前玩耍嬉闹,老人们有的散步健身,有的摇着经筒念诵祈福,年轻人们则进进出出忙碌着。

网媒记者参观长江源村新貌。

  时针拨回到2016年8月22日下午,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

  又是一年八月,寻着总书记的足迹,全国网媒记者们认真聆听乡亲们这一年来的变化,感受村里一年来的发展,大家问得最多的是“你们的收入增加如何,日子过得怎样?”,大家听到最多的是“我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去年到现在,最明显的变化是村里的基础设施有新建、有更新。这些变化有些眼睛看得见,有些看不见。但都和生活息息相关,村里的人感受很明显。”长江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高兴地告诉记者。

长江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接受网媒记者集中采访。

  长江源村的变革,有两个意义重大的时间点。第一个,是2004年,这一年,长江源村的128户牧民响应国家号召,离开祖辈放牧的草场、离开世代居住的帐篷,告别了游牧生活,走下唐古拉山,走进了格尔木市。那时起,他们的身份从牧民变为居民,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由此开始。十多年以后的今天,回顾当初下山的决定,人均收入增长十倍、已经学会享受城市生活的长江源村人感到骄傲:自己选了一条正确的路。

  “总书记说‘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几年,国家实施生态移民,退牧还草的政策以后,山上的草比以前长得更加茂盛,野驴、黄羊等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三江源是我们的家园,能为保护它做点贡献,我们都打心底里觉得当初搬到唐古拉山下的选择是正确的。”更尕南杰说。

  第二个时间点,是2016年8月22日。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大家,和大家共话幸福生活。总书记的关怀,让长江源人兴奋、振奋,此后的一年,长江源村的发展加快了速度,新变化一个接一个。

网媒记者在长江源村村民申格家中共话一年来新变化。

  “去年新修了大门,还改造了地下水,不久还要给我们通天然气呢......”更尕南杰压着手指头一件件细数着。在政府多项政策的扶持帮助下,长江源村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先后建起小学、敬老院、垃圾填埋场,硬化了村内水泥道路,铺设了自来水和下水管网,建成了村汽车站、文化广场,有了太阳能路灯和综合集贸市场;医保及适龄儿童入学率都达到100%,农牧区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如今,长江源村所在的唐古拉山镇正在建设长江源头第一镇,一大批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城乡面貌,突出乡镇功能和提升特色风貌的项目或正在实施,或提上日程。

采访团在长江源村村口合影留念。

  据唐古拉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改善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城乡面貌,突出乡镇功能和提升特色风貌,政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2016年以来,对唐古拉山镇已实施或拟实施项目44项,总投资达到2.17亿元。其中已完工项目11个,已开工项目7个,即将开工项目16个,正在筹划类项目10个。

  一年来,在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同时,村民收入也在增加。该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年统计,村里的人均收入是19000多元,现在,人均收入达到三万元左右。其中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长江源村畜棚、沱沱河扶贫宾馆、长江源村农贸市场项目全部实现盈利,分红发到了每户村民的手中,平均每户分得2000元左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