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2017全国网媒晋城行】一个早餐吃方便面的城市 有着千年历史的情怀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杨艳 编辑:郑珂 2017-08-10 16:52:56
时刻新闻
—分享—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杨艳)听说每天叫醒晋城人的不是梦想,而是一碗方便面。在晋城,几乎大小城区街道上都会有卖肉丸方便面的小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进窗帘,你不妨找一个小摊,对老板说:“老板,来碗肉丸方便面!”

  8月8日-10日,全国网络媒体晋城行采访团的大咖们用手中的相机、漂亮的文字记录着晋城的点点滴滴。记者手上有一张手绘的晋城旅游景点图,皇城相府、郭峪古堡、海会寺、潘家庄园、汤王庙......密密麻麻占据着整张地图。历史的刹那与永恒,定格成一座城市的底色。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作为一代名臣陈延敬的故居,它的来历颇具传奇。当地民间传说,那一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回乡省亲时,年过花甲的老母亲突然对皇城产生了兴趣,提出要到北京看看。陈廷敬是个孝子,老母亲提的要求并不过分。可是到北京跋山涉水二千多里,六十多岁的老人怎么能够受得了如此颠簸?他左思右想,脑子里灵光一闪:我何不就在家乡修座小“皇城”,既免了母亲的长途辛苦,又尽到了自己孝道?打定主意,他就亲自设计了图纸,派入购买砖瓦木石,择良辰吉日,破土动工。

精雕细琢的花纹

  皇城相府虽然步步成景,但其具有深刻历史文化意义的有三处,这就是河山楼、悟因楼和紫芸阡。

  河山楼是陈氏三兄弟陈昌言、陈昌期、陈昌齐,于明崇祯五年(1632)遵从母命而建造的,是皇城相府内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它长约三丈四尺,宽约二丈四尺,高约十丈,三间七节,其中含地下室一层;三层以上开设窗子,楼顶建有垛口和堞楼,便于晾望敌情,抛掷矢石。当地有民谣形容河山楼的高耸:“皇城有座河山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堵着风儿过不去,绊着月亮不能走。”

海会寺

  “四围山色映周遭,海会禅林景独超。九曲龙泉环翠竹,双排雁塔上青霄。”这是清时阳城润城藉诗人杨伯朋赞美海会寺绝美风光的一首诗,其中所提到的“九曲龙泉”和“双排雁塔”正是海会寺的精华所在。

  “九曲流觞(觞为古时酒具)”是依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情景所建造的景观,其下铺石,上刻状如花朵图案的曲绕回旋的流觞细窄渠道,引寺后泉水流入。泉水经九曲小渠潜入院南地下,由石雕龙头口中泻入池中,又从池中流入寺内的澄沼方塘,碧水清波,鱼游嬉戏,构成一处诱人的景观。

  然而,海会寺的标志性建筑当推双塔,他们一高一低,直刺苍穹,比翼双飞,各具特色。时间较早的为前院的舍利塔,亦称砖塔,六角十级,丰腴古朴,高20余米;为后梁龙德二年(922)寺院顺敏大师圆寂后,由寺内从僧所建造,塔身密布佛龛。

海会寺双塔(刘星伟摄)

  海会寺最值得一提的是“海会别院”,这是一处虽不起眼但却很别致的小院。在明清两代,这里却是阳城一所久负盛名的书院。当年,院里曾走出去包括明代吏部当书王国光、张慎言以及清代刑部尚书白胤谦、文渊阁大学士陈延敬等在内的大学士一人、尚书三人、进士数十人、举人无计。

  海会寺来历神奇,其始建年代亦不可考。寺中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碑记:“其来浸远,刊勒无计,罔究权舆(难究起始)。”足见其历史久远,至今至少已在一千数百年以上。

潘家大院一角

  一个叫潘元圃的移民及其后代历经多年奋斗,繁衍出一个兴盛了200余年、名震三晋、商通四海的儒商望族,在所定居的南安阳村修起了相连53座院落、建筑总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让世人至今叹为观止的民商巨宅——潘家大院。

  现存的潘家大院,分别有“狮子院”、“西厅院”、“老院”、“中院”、“后院”、“东、西、中花园”、“书房院”、“账房院”、“加工院”等十三处建筑所组成,这些深宅大院,墙院连环,层楼叠致,雄奇壮观。大院楼房建筑均以条石作墙基,青砖立墙,灰瓦铺顶。大门建筑有出檐木构型和砖石拱券形两种,门首上都镌刻和写有各种充满文韵字体的匾额,并在主门右侧还排列着整齐的上马石。尤其是院内的“三雕”艺术更加精美绝伦,从楼檐、斗拱、柱础、照壁到楼栏、门窗、护门石等构思巧妙,精工雕造,其刀功之细腻,工艺之考究,令人目不暇接。

潘家大院之花园

  潘家的商业成功虽然与其所处的历史机遇有关,但更与其重视培养人才,以儒孝立品传家相连。早在雍正三年(1725),潘家就建起书院二院(50间房),到乾隆、嘉庆年间家业大兴后,更不遗余力,兴学育人,又建书院二院(60间房),道光年间重建书院一院(20间房)。并远招名师,聘名师马西极、侯玳(系成丰年间输林院编修学士)任私塾教师,兴学育才,充盈血脉。

  潘家子到孙从小受到“耕读传家”的熏陶和良好的教育,涌现出了潘学礼、潘学义、潘日省等一大批商界名流,先后有四世、十位贤人被封为朝仪大夫。既冲破了“富不过三代”的瓶颈,又实现了儒商兼容,最终收获了“四世十大夫”的丰硕果实。在潘家老院西南的二大门楼檐屏风上部,至今留有被皇恩封授予潘家四代朝仪大夫的姓名和官职名称。而且那些留于大门匾额上的“保泰持盈”、“静虚得居”、“钟灵毓秀”、“顺理则裕”等字迹,至今显示了潘家大院的传统礼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到晋城来看一看、走一走,她的沧桑和深沉,丰富又灵动,那绵延在时间里的岁月质感,是晋城独一无二的味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