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靖州分站7月27日讯(分站记者 刘杰华 通讯员 吴燕)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这些生动形象的物象既不在画纸上,也不在镜头里,而是被一双双灵巧的手雕刻在碧绿的瓜果上,令人叹为观止。
7月22日,在湖南靖州县雕花蜜饯作品展暨雕刻技艺交流会现场,80多名蜜饯雕刻好手聚集一堂,交流才艺、取长补短,现场展示了靖州雕花蜜饯的传统技艺和创新工艺。
靖州雕花蜜饯起源于五代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靖州县独特的地方传统工艺茶点,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艺术珍品。2009年,靖州雕花蜜饯技艺被列入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雕花蜜饯是将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叶刀雕出龙、凤、鱼、虾、花、鸟、虫、叶以及“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鱼儿戏水”等一些图案,放在水中漂洗,然后拌白糖或蜂蜜,晒干即成。在靖州渠阳、飞山、江东、艮山口、横江桥、铺口一带的女人都会做蜜饯。女孩子在娘、奶(奶奶)、太(老祖母)面前耳濡目染,自小就学会了这活儿。
喝蜜饯茶不仅具有消腹胀解饥渴、清热败火等功效。按照当地习俗,年轻小伙初次上门相亲,姑娘必用蜜饯茶招待;婚嫁寿宴或逢年过节,贵客来访,必奉上一杯雕花蜜饯茶。雕花蜜饯也被苗侗人民称为“爱情密码”。
近年来,靖州县不断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使传统的民族技艺得到传承,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道路。
此次“雕花蜜饯作品展暨雕刻技艺交流会”活动由靖州县妇联、靖州县经信科技和商务粮食局主办,靖州县工艺美术协会承办,即是靖州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又一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