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高峰论坛:专家众议“共享发展理论与实践”

来源:红网 作者:陈文锋 编辑:许敏 2017-07-13 08:42:08
时刻新闻
—分享—

学术研讨会现场。

  7月7日下午,为将“共享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峰论坛推向深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吉首大学、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共同协办的“共享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北京、湖南、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福建、安徽等省市区的3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共享发展的理论渊源、内涵特征、评价体系、模式创新、制度推动及与收入分配、一带一路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贺培育研究员主持。

  吉首大学商学院院长田宇教授:包容性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努力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价值主张不仅包括向消费者个体传递价值,还包括以更具包容性和公平的价值链向贫困地区居民传递价值。包容性商业模式的实质是在贫困地区创造共享价值,即在给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同时,为企业所在地区带来一定的社会价值。首先,企业可以通过利用贫困地区的本地能力进行利用型创新和探索型创新,并通过带动当地产业群发展或者重新定义产品或市场从而在当地构建包容性商业模式,为企业和当地同时带来利益,使企业获取在当地经营的合法性;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创业者同当地各主体的个人以及非个人“关系”,通过获取关键生产资源或者弥补价值链缺口的方式构建包容性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创造共享价值,为企业获取利润以及组织合法性;最后,企业应利用创业者的各种“关系”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贫困地区本地能力,从而构建包容性商业模式,并创造共享价值。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余敏江教授:政治系统本身作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修正者”出现的,共享发展本身是对经济生活领域差别化、非平衡性、非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纠偏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政治生活领域的不正义现象进行“修正”,因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自然离不开政府,尤其是离不开共享型政府。构建共享型政府需要在治理机制上实现由粗放式、政绩导向式治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精细化治理是共享型政府的一种复杂化、高级形式的治理模式,它的触发机制是政府理念的前瞻性,它的动力机制是精明的行政引导,它的支撑机制是精细化的执行跟进,它的关联机制是专业知识的分散与互补,它的整合机制是社区(村)、街道(乡镇)和区政府(县级政府)在感知社情民意、传递民情信息和响应民生需求的“双向互促”,它的扩散机制是政府纵向横向间的组织学习和政策的再生产。

  湖南商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刘乐山教授:共享发展解决了中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等关键问题。但过大的收入差距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符,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相违。针对收入差距过大的客观事实,必须采取如下措施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调节。一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夯实调节过大收入差距的基础。二是调节过大的收入差距,三次分配领域都应该有所作为。在初次分配中,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与监管下,营造起点公平即机会平等的社会环境,如普遍提高公民受教育的程度、加快落后地区和落后部门的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平等竞争机制等。在再分配领域,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手段,构建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方面的调节机制。而在第三次分配领域,主要是要通过慈善立法、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与外部监督,构建社会财富由高收入阶层向低收入阶层转移的机制。三是继续实施和完善系列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对特定地区、领域和人群进行有特色的调节。“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创新创业帮扶工程”“高低收入者之间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工程”等这些崭露头角的新工程和项目需要健全制度,并推广实施。

  山东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主任赵秀丽副教授: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性命题;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生优势,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共享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共享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必然选择;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基础是共享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范迎春副教授:马克思“社会”学说中呈现的真正状态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感性对象性关系的社会状态。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共享发展理念正是马克思“社会”学说所表达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感性对象性关系的社会状态在中国具体语境下的当代实践或当代理论创新。它是遵循体现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高度的基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去思考一个时代的物质利益,是真正站在了哲学的高度,而在这一高度上呈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正是一个时代的核心利益问题。共享发展理念本质上就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建构。共享发展理念用共享来规定和理解发展,体现了发展必须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矛盾关系的解决,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建构置于发展过程和发展成果中,以验证发展的效果,最终使得发展在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建构上取得了真正适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规定,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技所张卓群博士后:遵循科学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简洁性的原则,提出了基于公共服务、扶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健康和人口发展等八个方面构造的共享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为度量不同地区共享发展程度提供了量化标准。通过对我国省际的共享发展情况进行测算和排名,总体来看,由2011年和2016年省际共享发展指数排名情况可以发现:第一,从排名来看,基本符合我国经济的客观发展情况,各省份排名之间的顺序相对稳定,说明论文提出的共享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第二,“十二五”期间各省份指数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共享发展工作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第三,八个一级指标中,各省人口发展指标普遍出现了评分下降情况,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得到特别关注。

  北京大学哲学系兰洋博士研究生:“绿色共享”包含狭义与广义两重内涵。狭义绿色共享指的是对生态资源和绿色公共产品的普惠式分配方式,其主要特征为普惠性、均等化和可持续性;必须以“保基本、促协调、补短板”为目标,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所谓“加法”,是指优化绿色福利供给结构、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增加绿色保障投资;所谓“减法”,是指进一步深化改革,减少不合理干预,打破制度性壁垒,为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公共服务营造更为宽松的经营环境与投资环境;所谓“乘法”,是指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对绿色供给转型升级的倍增效应;所谓“除法”,是指制定托底社会政策,守住民生底线。广义绿色共享指的是一种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生态修复的发展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广义绿色共享应在产业、要素、制度、政策四大层面发力,加快形成“以转型为目标、以创新为手段、以体制为基石、以政策为保障”的总体格局。包括四个着力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型生态产业链;打破要素驱动惯性,实现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深化体制改革,建设绿色行政体系;完善政策工具,推动绿色政策落地。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杨腾飞博士研究生:以改革开放为标志,以前我国居民共享发展成果较少,之后加速,改革发展成果不断被共享。城乡二元制度是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工业化导向的政策形成剪刀差加大了城市对农村的汲取。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有利于人民分享经济红利,精准扶贫的发力是对贫困人口长期缺乏共享的弥补。制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是关键的,良好的制度供给有利于人类良善生活的实现。所以要想实现治理和善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推动改革,使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谊雅博士研究生:“一带一路”的战略是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下,是在沿线各国共商共建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不搞单方面输出、不附加任何条件强加于人,最终落脚点是把全球化的发展成果与全世界人民共享,通过经济合作,促进政治和安全分歧的解决。发展是共享的前提和条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前提,中国夯实国内经济基础,保持经济总量健康平衡发展,将会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扮演主导作用,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和维护全球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又具有世界意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建立伙伴关系,增强彼此依存,共同繁荣,最终凝成牢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性的引领力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提升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颖博士:共享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与马克思的主的理念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基本精神,解决了人类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矛盾,实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思政部李红梅副教授:共享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理念,其次是强调发展是多发展主体、利益共享式发展。因此,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价值原则,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的发展。为此,就要保证发展条件的人民共有性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发展过程的人民主体性(共商共建)即劳动过程的劳动民主,发展结果的人民共享性即劳动成果按劳分配为主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