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珍 新宁报道
一声巨响之后,刘清钟才从慌忙地撤离中意识到,山体滑坡!回过头,已找不到同事李粤玲的身影。
他和其他同事开始疯狂的寻找李粤玲,一瞬间,她就从他们身边不见了。
泥流一泻而下 她瞬间被卷走
回想起出事当天,刘清钟神色黯然。
由于持续降雨,景区暂时关闭,索道停止运行。7月1日,按照原定的防汛巡查方案,索道上站房10名值班人员被编成了两个小组,在景区进行安全巡查,李粤玲就是其中一员。
上午9点,还没有下雨,李粤玲和同事们向山上出发了,像以往巡查一样,带着雨衣。
10点半左右,天空开始“抽泣”,淅淅沥沥的雨透过层层叶片拍打着大山,而后,雨越来越大,没有丝毫停下来的迹象。
上午的巡查很顺利,15点,巡查组开始往下山的方向边走边查。查看了消防蓄水池后,在经过一处陡崖时,走在队伍最后的肖小松突然听到后山坡上有异响。他警觉地回头一看,只见山上的树木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快速成片倒下,向着山下猛砸过来。
“山体滑坡,快跑!”肖小松本能地跳向左边的山坡,边跑边用尽全力嘶吼。
大家开始奔跑起来,但身处峡谷,道路和地形局限了他们的逃生方向。滚滚黄泥冲断树枝,裹着泥沙,一泻而下。
一切都在眨眼之间,就在逃生时,李粤玲不慎跌倒,身边的李清泉伸手去拉,但没有拉住,眼睁睁看着跌倒在地的妹妹被卷入泥流。
200米外 她半个身子淹没在黄泥里
大家开始分头搜索,并借着微弱的手机信号求救。崀山管理局、公安、消防、新宁县人民医院、崀山镇政府的抗洪防汛人员都匆匆赶来。
从150米范围内搜索,毫无踪影。扩大搜救范围,最后,刘清钟在距离李粤玲跌倒处大约200多米的泥沙中,发现了她。
“她整个人倒扣在黄泥里,上半身完全被淹没了,鞋子已经找不到了。”刘清钟冲上去,用手刨土,想把她拉出来。黄泥太厚,两人合力,才把李粤玲拉出来,此时的她,已是奄奄一息。
“立即清理呼吸道,赶快送下山!”16点30分左右,大家终于在茶亭村把李粤玲的担架送上了去往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医生随后展开全力抢救。半小时后,李粤玲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最后一站 离出口只有几百米距离
回到家,刘清钟才发现自己腿上、手上,蹭伤刮伤一大片。
刘清钟是土生土养的本地人,从小就在崀山长大,三年前进入景区工作,在他的记忆里,从未见过这么大面积的泥石流,也从未见过这么深的洪水。“洪水漫过停车坪,进入售票大厅,所有一楼的办公室都被淹了,以往出现特殊天气时从未像这次这么严重。”
7日,记者来到崀山八角寨景区售票大厅,经过三天清理打扫后的地面,仍残留着泥水冲刷的痕迹,洪水的猛烈可见一斑。
“那是我们最后一站,距离出口已经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了。”说起来,刘清钟还是无限惋惜,如果顺利的话,巡检完那一站,16点大家就可以回到售票处休息了。
她还有梦想 出事时包包里放着复习书
在售票窗口,李粤玲的身份公示牌还在,照片上那个有点婴儿肥的姑娘笑得很甜。
2015年8月,李粤玲进入景区工作,笑是她给大多数同事最深的印象。这个爱笑的姑娘还有未完成的梦想,她想考中级会计师,在她随身的包包里,一直背着这本厚厚的复习书。她想凭自己的努力,有一份更高的收入,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
而她的家,还是一个破旧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一家六口人挤在一起。2010年,李粤玲的父亲因病去世,2016年,李粤玲的哥哥李清泉动手术花费近十万元,这些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她从来不跟我们提起这些,平时向我们传递的都是她的快乐。”同事李莎和李粤玲是同年的,都是29岁,平时里一起上班一起聊天。在她的印象里,李粤玲非常节俭,“她几乎不到外面吃早餐,平日她都是自己从家里带早餐吃。”
出事前在微信群发来照片 报告巡查情况
“这几天,我整个人都是蒙的,太突然了。”李莎翻看手机,还有当天李粤玲在群里发来的照片。正是她出事前发的,报告巡查情况,栈道有险情,提醒我们这里过不去。
29岁的美好青春在此刻戛然而止,她是湖南这次防汛抗洪中首位牺牲的女性。7月3日,省妇联决定追授李粤玲“湖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邵阳团市委追授李粤玲“邵阳市杰出青年卫士”称号。7月4日,新宁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向李粤玲学习的活动。
7月7日中午,崀山八角寨景区,天蓝得找不到洪水肆虐的痕迹,只有聒噪的蝉鸣似乎在提醒我们,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大山沉寂了,随它沉寂的还有一个姑娘,走在防汛巡查路上的李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