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天(7月3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自2012年11月当选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的第6次到俄。此前,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见面已经多达20余次。
两国元首为何如此密集见面?每次见面又传递什么信息?记者第一时间为你梳理解读。
1年5次:中俄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上月,6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前来出席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的习近平与普京,借机进行了双边会晤。
往前溯,5月14日,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普京也专程赶来,向论坛召开表达了庆祝。
算上几天后7月3日的俄罗斯之行,两人的最近3次会见,只间隔了20几天。
而根据此前已宣布的消息,今年9月于厦门举办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以及11月于越南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普京都将出席。相信在这两场重要的国际会议中,两国元首还会举行双边会晤。
这也意味着,今年的“习普见面”,仍然会像2015年、2016年那样,达到年度5次。
这样的频率,放眼各国,绝无仅有。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自1996年起,中俄之间就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建立平等互信、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
两国元首在多种场合均一致认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了“高水平发展”。习近平主席多次用“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来描述两国关系,普京对两国元首之间的良性互动亦予以高度评价,他称习近平主席为“很好的朋友、非常可靠的伙伴”,并将两人之间的协作称为“两国关系发展毋庸置疑的驱动器”,认为如今俄中两个邻国之间的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月,在会见为习主席访华打前站的中国外长王毅时,普京谈及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时,还用了一个词——“名副其实”。
两国关系确实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高水平。
根据公布的消息,即将开始的对俄罗斯国事访问,虽行程细节未知,但习主席访俄后即访德国,并参加G20汉堡峰会,时间上推测,此次在莫斯科的时间较前两次短。
在分析人士看来,时间虽短,但国事访问的流程完整,足以反映中俄关系的高度成熟及两国元首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年6月普京应习近平之邀来华访问时,就是一场24小时的旋风式访问。
这种高效、快节奏的安排本身就说明,在领导人访问之前,两国相关部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形成了不少共识,也标志着两国关系是在很高水平上持续发展。
多个首次:“极其少见”树立新型典范
中俄之间的元首年度互访机制,久已有之。今年你来访,明年我回访,自2000年以来,已成惯例。2014年、2016年,普京总统也来华进行访问。今年7月3日习主席的这次访俄,也是对去年6月普京总统访华的正常回访。
虽是惯例,但访问的时间与安排,大有讲究;出现的多个“首次”,意味深长。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普京总统不仅成为与习近平主席首个通话的外国元首,俄罗斯也成为习近平主席出访的首个国家。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长达8个小时的坦诚、务实、投契的会谈,成功开启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