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6月27日电题:慷慨悲歌拔穷根——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见闻
新华社记者范世辉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集革命老区、深山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情牵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吹响了全面脱贫的号角。燕赵儿女正在向贫困做最后的宣战。
小农经济变现代化产业,贫困群众“借船出海”
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包括冀晋蒙三省区的33个县,其中22个县位于河北省。过去,贫困群众的生活就是种点口粮靠天吃饭,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活着。
拔穷根、摘穷帽,不破不立,当有革新之举。
“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重头戏’。”不少党政干部们说。然而,这一地区传统产业同质低效,已经进入“死胡同”。
必须从“供给侧”发力,调整优化区域分工与产业布局,实行错位与整合发展。河北省主要领导同志说,要建设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带、绿色能源产业带、旅游休闲产业带、美丽乡村产业带、生态支撑产业带,以此带动片区整体脱贫出列。
立足于太行山涞水、易县、涞源等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河北打造出一个覆盖面积6600平方公里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200多公里风景大道,串起野三坡、清西陵、白石山多处风景名胜,带动贫困户3260户、6949人。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这里接待游客45.1万人次,不少贫困群众从火爆旅游中分得“一杯羹”。
“村里成立了农宅旅游合作社搞高端民宿,培训我去当管家,每天整理房间做做饭,一年收入超2万,年底还有1000元分红。”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贫困户隗公勤说。曾经因病致贫的她,感觉“好日子来了”。
在涞水县,很多贫困群众通过开办家庭旅馆,从事旅游经营、管理、服务等脱贫。旅游,让昔日穷山沟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只是旅游休闲产业带的“一斑”,窥斑见豹,五大产业带的打造,正在成为引领贫困群众脱贫的核心动力。
与此同时,河北综合利用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举措,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确保片区贫困群众如期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创新驱动,激活脱贫“一盘棋”
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区域,燕山-太行山片区面临着资源、金融、干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瓶颈,贫困群众若要破茧成蝶奔小康,必须扫除这些发展壁垒。
金融,是头等瓶颈。在原机制下,不少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给贫困家庭。
隆化、阜平两县创新的“政银企户保”贷款模式打通了从贫困户到银行的信贷“绿色通道”。“政府搭台增信、银行降槛降息、企业农户承贷、农业保险兜底保障。协调联动下,群众无需抵押,便可申请到扶贫贷款。”阜平县金融办主任杜金利说。
县有金融服务中心、乡有金融服务部、村有金融工作室,阜平县组建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金融服务网络。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可申请贷款。
“只要在村里人品好,没不良记录,我就签字把材料报到乡金融工作部。然后就是各级审核,发放贷款,整个过程贫困户无需‘跑腿’。”阜平县王林口镇五丈湾村金融工作室主任张志会说。
目前,这一措施已在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实现全覆盖。
在股份合作机制扶贫下,贫困人口摇身成为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成就了诸多引领脱贫的大产业、大项目;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仅农民富了,乡村也美了。
下“绣花功夫”,向脱贫之“坚”发起总攻
通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片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由2013年底的218.89万人,减少至2016年底的76.8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1.58%降至10.87%,“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改善。
然而,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区域,这里资源禀赋差、群众观念落后,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需下“绣花功夫”。
河北省综合考虑贫困发生率等多方面因素,在片区找出10个深度贫困县,并从中选定206个深度贫困村,给予超常规的帮扶力量、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
对于10个深度贫困县,他们实行“五包一”帮扶,每县明确一名省领导联系指导,安排一个省直厅局、一个经济强县(市、区)、一家省属大型企业、一家金融机构共同帮扶;对206个村实行“三包一”帮扶,每村一名省直厅级干部联系,一支省直驻村工作组、一家市域内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进行帮扶;对贫困户实行“一包一”帮扶,即每户安排一名省或市机关干部结对帮扶。
“没想到省领导都成了‘包县干部’,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里、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察实情、算脱贫账,帮扶力度真是前所未有。”一名基层扶贫干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