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岳阳站5月24日讯(记者 肖懿)“我是一个理工男,来湖南理工学院讲课,也是一种缘分。”5月23日,“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湖南”之名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湖南理工学院。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叶永烈向大家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理工男到知名作家的创作经历。
“一开始,我作文是不及格的,只有40分。”叶永烈的开场白引得大家一片哗然,他说改变他命运的是家附近报社门口一个“投稿箱”。有天,他心血来潮写了一首诗投进了这个投稿箱。不久,当年的《浙南日报》副刊组写信给他,说准备在下一期的副刊上发表。因为这首诗的发表使他一下子升到大队宣传委员,从此,他对文学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
叶永烈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成了理工男,但是他一直热爱文学写作,最初喜欢写诗。1958年的湖南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在湖南省邵阳县,他以县化验室叶永烈的名义发表了第一篇科普文章,慢慢走上科普写作道路。他的第一本书《碳的一家》得到了当时《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曹燕芳的注意,由于他的化学专业特长加上文字功底,《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出版时,总共176个“为什么”,用了叶永烈163篇科普文章。
“所以我和《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写《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才20岁,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印刷550万册,他名声大噪,全国轰动。他开始陆陆续续给《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上海新民晚报》《中国青年杂志》等单位供稿。
除了《十万个为什么》,叶永烈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其后转向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创作。主要作品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此外,他还有《走近万里》《走近钱学森》《历史的侧影》《历史的注脚》《历史的绝笔》等作品。
近年来,叶永烈转向长篇小说创作,现已出版的《东方华尔街》《海峡柔情》以及目前在创作中的《邂逅美丽》,这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上海三部曲”。
“我写传记有几个原则,第一,知名度高,透明度差;第二,最好是没人写过;第三,这个人的生死可以折射一段重要的历史,当然还有一个就是如果他本人健在的话,能够接受我的采访”。在回答大家提问时,叶永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