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一带一路:用文化缔造新的“人类文明之舟”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胡惠林 编辑:周怡琳 2017-05-10 17:14:42
时刻新闻
—分享—

  【文话一带一路】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环境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胡惠林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礼赞,是东西方文明第一次真正对话的开始。同时,丝绸之路也是亚洲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沟通之路,互通互融、成果共享和共同发展构成了它的内在本质。

一带一路:用文化缔造新的“人类文明之舟”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文化发展提出了新命题、带来了新机遇、创新了中国文化对话的新形势,同时也为全球化背景下创造性地再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类文化行为新秩序、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设计。

  在全球化时代,需要中国文明向世界贡献新的文化成果,古代中国人是用脚丈量出自己与他者的对话方式和关系,无论是西北方向的陆上丝绸之路,还是东南方向的海上丝绸之路,都有象征性的共同载体:陆上丝绸之路通过骆驼来实现,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称;海上丝绸之路是通过航海的大船来实现的,是毫无疑问的诺亚方舟。寻找和创新新的文化产品形式,积极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开通和建立由中国特色文化产业的“新丝绸之路”,应该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美丽构想。从而,再一次通过对一切美的文化产品的创造性建构,开辟一个新时代:“一带一路”时代。

  文化产业是人类文明演化最巨大的生态系统,犹如一棵参天大树,每一道年轮都清晰地记载着人类文明的精神演化和发展历史。人类文明曾因新文化产品形态的出现和新文化产业形态的诞生而发生文化基因的突变,导致文化大爆炸。欧洲的启蒙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便是典型。文化大爆炸没有摧毁文明成长与演化的内生性,相反地,赋予了文明生长与演化的新动力和新动能。

  文明演化的每一次突变都创造出了全新的文明形态与物种。如,丝绸和丝绸贸易改变了西方对东方的认知。丝绸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表达形式和表达载体之一。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都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做生意,而同时也是在“做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输出与沟通。这种文化的交流、输出与沟通,比起单纯的“文化走出去”要深刻得多,更具有国际通用性,是一种国际交往语言。

  正是这种改变,重建了西方文明原有的认知系统,在与东方的交流过程中吸收和采集了东方基因,从而促进了欧洲文明进化的基因转变;同样,也正是这种吸收与采集改变了东方文明的基因组合,尤其在现代文明精神上,西方文明赋予了东方文明自我改造的巨大基因力量。而这种赋予正是通过和借助于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现代发展来实现的。

  所以,打开沿线国家的文化消费市场,必须做好融入国外文化市场的准备,审美取向、价值偏好的调适,技艺的创新等都必不可少。在协同保护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中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精神富矿,直至今天依然充满智慧力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那些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遗产,中国同样应当成为它的文化消费大市场。这同样是“丝绸之路”的精神和题中应有之义。

  今天,当古老的东方文明又一次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时候,人们发现“丝绸之路”是其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符号载体。这也许是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来之后能够迅速得到世界各大不同文明回应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如何通过“一带一路”这一新文明窗口向世界贡献新文化产品,这将最终定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全部努力。(胡惠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