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走实地 叹巨变 美好安徽大有作为!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周怡琳 2017-04-28 13:39:23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走实地 叹巨变 美好安徽大有作为!

  走进科技创新企业感受科教名城魅力、访农户感受农村新面貌。4月24日至27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网聚美好安徽见证喜人变化”2017全国网络媒体大型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合肥、金寨、凤阳等地,近距离感受并记录一年来发生在江淮大地的新变化、新亮点、新作为、新状态。

  “小岗村的明天会更好”、“脱贫致富路上,群众更有奔头”、“美好安徽大有作为”……一路上,46家网络媒体记者用笔下的文字、手中的镜头,通过新媒体的手段,掀起“大美安徽”的网络旋风。

  “科技的力量为合肥发展插上翅膀”

  4月24日上午,在合肥美丽的天鹅湖畔,简短的启动仪式以后,采访团一行来到的第一站,就是以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享誉海内外的科大讯飞。

网络媒体记者在科大讯飞采访

  “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到讯飞,其实讯飞的输入法我早已经下载了。”当人民网主编罗旭说出这句话时,讯飞的灵犀语音助手在三秒不到的时间立刻将这句话转化成文字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其飞快的速度和高度的准确率立刻引得了在场所有记者的赞叹。

  打电话、发短信、设提醒、查地图、找美食等日常操作,动口不动手,轻轻松松地享受智能生活。讯飞听见,字音同步转写,已为300余场会议提供实时转写和字幕直播服务。智能车载,使用者仅仅通过语音,就可以在复杂的行驶环境中轻松获取导航、语音通讯等功能……

  科技改变生活,东方网要闻部副主编赵菊玲说:“讯飞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未来生活的样子,特别是对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来说,这样的智能家居能起到很大作用。”

  4月24日中午1点40分,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江淮汽车厂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场景,一辆辆即将成品的江淮新能源汽车整齐地排列在流水线上,等待着装配工人的完善和检测。

  车间入口处,习近平总书记试驾江淮新能源汽车的大幅照片夺人眼球,“必须用创新动能推动创新发展,要依靠创新,不断增加创新含量,把我国产业提升到中高端,总书记的话永远铭记在江淮人的心里。”江淮汽车研究院开发管理部部长王方龙介绍,在2016年实现3.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基础上,江淮汽车继续进行“技术升级”,重点攻破发热失控技术。2017年,4款新能源汽车车系上市,包括了微型车iEV7e、小型车iEV7、中型车iEV7C,以及SUV车型iEV7s。

  试驾了一把江淮新能源汽车,来自河北省网信办的赵姗姗直呼“体验感十分不错”:新能源汽车在提速和挂挡方面都很稳定,内饰也十分大方美观,值得一提的是,其价格也十分亲民。

  “江淮新能源汽车不仅外观漂亮电池续航时间也很给力,今后我也有考虑入手一台江淮新能源汽车,为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中国吉林网记者唐博表示。

  “腰包鼓了,农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网络媒体记者在大湾村合影

  4月25日上午,沿着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新修的水泥马路,嗅着春风拂来的青草香,采访团来到村民陈泽平的家里。

  陈泽平的家住在村口,两间年代久远的土坯房,阴暗潮湿,即使是白天,不开灯也难以透进阳光。就在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陈泽平的家里,询问他的生活情况。一年时光飞逝而过,陈泽平在3个多月前,已经搬进离家300米远的新居。新居是易地扶贫搬迁点,陈泽平和老伴分到楼上楼下共70米的新房,房间里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

  如今,陈泽平家里的三亩农田流转给当地一茶厂,每年可收入1500元,村里的光伏发电工程也可以带来3000元的收入,陈泽平还在村里担任护林员,加上家里养猪的收入,每年收入近3万元。就在去年底,陈泽平一家的名字从大湾村“贫困户”的名单中“光荣出列”。

  在大湾村,越来越多像陈泽平这样的家庭已经脱贫,或者走在脱贫的路上。说起大湾村的变化,在当地挂职两年多的余静深有感触。一年前,在总书记面前,余静郑重表态:“大湾村一日不脱贫,我坚决一日不脱岗。”两年来,她一直奔波在带领大湾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路上。

  去年以来,大湾村铺设了8764米水泥路,畅通了山村内外的道路;一座新安装273.6KW光伏电站拔地而起,年均发电量28万度,收益约28万元;启动了三清四拆,对村庄沿线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流转了1000亩土地建立了茶园,开启了产业脱贫的道路;村民住上了二层小洋楼,农家客栈开门接客,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

  农民人居收入多少?如何实现精准脱贫?大湾村哪年实现脱贫摘帽?网络媒体的记者将余静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询问自己关心的问题。长期专注扶贫领域报道的四川新闻网记者雷兹问的详细,余静回答认真。一问一答间,一幅幅大湾村脱贫致富的美好场景在眼前生动浮现。

  去年还是危房土墙,今年就搬进了高大上的二层小楼,用上了自来水,安徽的农村变化让雷兹深感震撼:“大湾村的扶贫工作有力度、有方法,扶贫产业多元化,使得农民增收致富的手段措施很多,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日子也就越来越有奔头。”

  “小岗村开启了新一轮改革,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

记者在小岗村“当代农家”采访

  1978年,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39年后,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亲身感受小岗村这些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采访团凤阳之行首站来到“当年农家”院落,当看到当年该村十八个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按下鲜红手印的那个茅草屋,真实再现了20世纪七八十代安徽农村的真实村貌,与周边现代化的新农村面貌形成鲜明对比,采访团感触颇深。

  “提起小岗,脑海里跃然而出的是当年‘大包干’时的那十八个惊心动魄的红手印。”青海新闻网记者崔永焘在参观完小岗村后,十分有感触:“现在小岗村的农民生活的十分幸福,小岗村的麦子长势喜人,农民收入也很好,赚钱的方式越来越多。同时,乡村旅游也在发展,还将创建5A景区,这对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当年他们冒着天大的风险实施大包干,现在小岗村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对当地来说又是一种新的自我变革。”

  在小岗,村民吴广利和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关友江两户人家如今生活幸福,子女收入稳定,并用临街房屋开办小超市和农家乐。千龙网编辑李继业感叹道,“小岗村的发展让人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老百姓的巨大收益,小岗村敢为人先的精神也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任何的发展都需要改革来推动。”

  顺着总书记当年走过的路线,在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采访团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并采访了小岗村第一书记吴小林、种粮大户程夕兵和农技站主任徐德明,了解了今年土地流转、农田整理、种植品种、亩产量、病虫害防治、粮食收购等情况,东南网记者林杰表示,小岗村当年的改革精神也延续到了现在的现代化建设中,小岗村的再次发力,推动了土地流转,并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为契机,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力图打造成美丽乡村的代表,再成新示范,其经验值得推广。

  正在建设中的小岗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建成之后形成稻米、黑豆、蔬菜、饲料四种农产品从深加工到销售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至少带动当地2000多位村民就业。中青在线记者杨威深有感触,如今小岗的农民们不单单靠种粮卖粮来生活,二三产业如农家旅游、食品加工也逐渐兴起,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致富手段和幸福感。

  “美了美了,我眼中的安徽”

  网络媒体记者白天进企业、访农户、下田间,晚上加班加点写稿子,在4天3晚的行程中,共发布原创新闻稿件200余篇,图片新闻近800篇,推出网络专题40余个,H5作品5件,微博阅读量超过30万,微信朋友圈首发的信息图片有600余篇。

  《记者试驾新能源汽车充电一小时可行驶300公里》《村民有信心干部有干劲小岗村大有所为》、《士别三日大湾村:精准扶贫下“绣花”功夫着眼长效机制》、《脱贫攻坚看安徽:大湾村366天嬗变》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稿子,在互联网上高密度刊播,参与活动的各家媒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积极利用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对活动进行了全媒体播报。

  “沿着总书记的路线来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听当年参加大包干按红手印的带头人,讲述变革中的小岗村,用心感受安徽的新农村变化,如今,小岗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农村的楷模”,内蒙古新闻网记者吴钰在朋友圈的感慨,引来众多好友“点赞”。临行前,吴钰即兴赋诗《美了美了我眼中的安徽》,表达此次安徽之行的感受:千里之外遥望你,多么希望亲近你,这一天走近你,你蓄积能量,展开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我眺望你非一般的速度……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金寨革命烈士纪念馆采访

  “从科大讯飞到赛为智能,再到江淮汽车,我们既看到了领先的科技水平,同时也看到了科技服务民生。如今的安徽,不仅有古色古香的水墨气质,同时更是有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有着创新的实力和朝气”,华龙网记者徐焱表示,科技给安徽插上腾飞的翅膀,多元化脱贫给了农民幸福生活的信心,相信安徽的发展一定会大有所为。

  “在安徽,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安徽人民一定能够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的历史征程中取得新胜利!”、“她敢拼敢闯、敢为天下先,为安徽改革发展鼓与呼”……在采访活动结束之际,记者们仍然依依不舍,他们纷纷表示,回去后将利用各自的网络平台,更多、更好地推介安徽、“点赞”安徽。(记者黄娜娜顾继月 汪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