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绥宁县教育扶贫:点亮山乡教育的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龙宪智 编辑:杨滋 2017-04-16 14:07:2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绥宁县分站记者 龙宪智 通讯员 张先邵 绥宁报道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绥宁是一个无机场、无码头、无高速、无铁路的革命老区贫困县”“有10多万人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的大山里”……这是对目前湖南绥宁的真实描述与客观评价。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现实情况,绥宁需要通过经济扶贫、政策扶贫、项目扶贫等政策措施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面对脱贫攻坚和快速城镇化的双重压力,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以打造美丽校园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区学校扩容和乡村学校提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成为当地群众走出大山,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

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绥宁一中校园新貌

  扩容:党政重教共筑“象牙塔”

  “当前,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许多农村小学生源锐减,无奈之举,只能停止招生。而县城中小学校生源爆满,每年新增5000多名学生,县城学校扩容提档迫在眉睫。”绥宁县教科局局长杨芳斌介绍说。

  面对困难,淳朴本分的绥宁人没有选择抱怨,而是迎难而上。2013年以来,针对城镇化和农民工进城务工带来的城区教育资源紧缺和“上学难”的矛盾,绥宁实施了以“稳定乡村,扩充城镇”为重点的城乡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着力保障教育资源均等、科学、有序分配。

整体搬迁后的绥宁县关峡学校校园全景

  寨市苗族侗族乡竹桥村村主任龙飞说:“我们村是市级贫困村,年轻父母都在沿海一带打工,爷爷奶奶在县城租房带孙子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无奈之举。我们村小设施条件还不错,人口相对集中,又有老师愿意在村小教书,大部分村民都希望恢复村小。”

  为回应群众呼声,绥宁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园硬件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生源比较稳定的乡村学校进行了巩固提高。近三年来,投资3100多万元维修乡村学校及合格幼儿园21所,恢复村级小学7所,新建8栋52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投资1200多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瓦屋塘镇新校区;投资2200多万元对关峡学校进行了整体搬迁。绥宁县“改薄工程”有效稳定了乡村学校,缓解了城区学校生源压力。

新建的关峡学校教学楼

  在稳定乡村学校的同时,近年来,绥宁县投入2.75亿元对县城7所中小学校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扩充学位6300多个。县实验中学校园建设是邵阳市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15200万元,经过三年的紧张建设,2015年全面竣工交付使用。2014年投入使用的川石开发区民族小学每年招生2200多人,投资8000多万元在县城巫水河畔新建思源实验学校1所,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可为贫困家庭、进城务工人员提供1800个学位,计划在2017年秋季正常开学。

  最让人兴奋的是,绥宁县将县职业中专整体搬迁列为2017年为民办实事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工程投资2.1亿元,在坪溪开发区购地150亩,建设新校区。

美丽的绥宁县东山侗族乡学校全景

  “我们非常高兴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再也不用像过去那么拥挤了。”六(三)班学生于娟娟兴奋地说。始建于1993年的长铺镇第二小学,现有39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局促的校舍和每年持续增长的生源,让校长陈远鹏非常头疼。按照县教育资源整合规划,2015年投资1200多万元新建了2400多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原教学楼改为学生生活服务区,既改善了办学条件,又优化了学校服务功能。

  绥宁县除了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外,还采取划片入学或就近入学的方式,有效化解了城区教育“大班额”难题和乡村教育“点多分散质量低”的结构性矛盾。

  “美丽校园建设行动,是绥宁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党政重教的一个缩影。经过这几年的硬件建设,全县已基本消除了危房校舍,学校成了贫困山区最漂亮、最安全的建筑,成为贫寒学子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象牙塔’。”绥宁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俊玲如是说。

  兜底:多管齐下牵住“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就是要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这不仅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不仅是党政部门的事情,而且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挖穷根”,才能牵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牛鼻子”。

正在建设中的绥宁县思源学校

  为了取得决战决胜的主动权,2016年5月,绥宁县出台了《绥宁县确保贫困家庭孩子不失学工作方案》,方案秉承“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教育理念,致力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教育扶贫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助学政策,充分激活社会助学潜力,加大地方政府兜底保障力度,努力把“免、减、助、奖、贷、补”政策用好用足。

  绥宁虽然偏僻且贫困,但国家并没有忘记这个偏于一隅的穷山区。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绥宁县共争取国家助学资金4100多万元,2.3万名困难家庭幼儿及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国家助学金,国家扶持力度、困难家庭得到实惠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邵阳市一流的思源学校体育运动广场

  在绥宁一中高二就读的贫困学生唐露告诉记者:“我父亲患有糖尿病,常年靠吃药、打针维持生命。学校每年给我发放了寄宿生补贴,免除了部分学费,还给我一定的生活补助,在校读书我就放心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绥宁县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贫困职高生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确保职高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三年来,共发放国家助学金340多万元和免学费资金370多万元,惠及贫困职高生2260多人次,为巩固职高生源、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心企业家杜勤德(右二)为贫寒学子颁发助学金

  为帮助贫寒学子圆成大学梦,绥宁县认真实施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工程,对考入大学本科以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家庭子女,一次性补助3000至5000元。截至目前,已有367位贫寒学子受惠。与此同时,绥宁县信贷部门放低助学贷款门槛,三年来共办理信用助学贷款1320份,总贷款金额1200多万元,确保了每一位大学新生顺利步入大学殿堂。

  在天津美院就读的大三学生陈美娟感慨地说:“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培养一个艺术生更不容易。在天美,我靠半工半读、贷款6万多元度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好在助学贷款容易办理。”

共有50名贫寒学子领到第十期“杜勤德助学金”

  近年来,绥宁县相继与湖南省慈善协会、湖南经视、湖南交通频道、湖南电视剧频道、湖南大汉集团等社会团体共同举办多场“爱心改变命运”“一帮一爱心大行动”“精准扶贫助学大行动”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320多万元,保障了410多位贫寒学子免于失学。

  一切为了教育,为了教育的一切,在绥宁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近三年来,捐资助学活动在绥宁开展得如火如荼。宋庆龄爱心基金会、香港言爱基金会、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相继走入绥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慈惠计划”“励耕计划”等助学项目落户绥宁,“湘窑学子”“芙蓉学子”“文华基金”花落绥宁,“爱聚新华,书送希望”教辅捐赠活动在绥宁浓情启动,于教清、杜勤德、隆振能、沈忠群等绥宁藉企业家,唐友亮、郑颖智、刘志军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情牵绥宁教育,爱洒贫寒学子,资助金额达到5200多万元。从捐建教学楼,到捐赠教学设备;从发放爱心助学款,到赠送爱心书包,惠及全县23所中小学校3800多名师生。

各界爱心人士走访留守儿童,为他们送来暖心衣服和爱心书包

  绥宁二中高二学生杨林告诉记者:“爸妈生病出走后,至今下落不明。爷爷奶奶都老了,没有任何劳动能力。幸好唐叔叔每年给我姐弟俩6000元的学费,让我和弟弟能够继续上学,我非常感谢他!”

  绥宁县教科局志愿服务队负责人、“2016湖南省雷锋式志愿者”称号获得者张先邵告诉记者,近年来,各界爱心人士经由他本人发放的爱心助学款达到460多万元,128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了不程度的资助。

  提质:合力攻坚放飞“比翼鸟”

  绥宁教育要争气,绥宁教师必须要硬气,这是绥宁人的共识。

  为了建设一支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绥宁县出台了《绥宁县2014-2018年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大力实施“争创名校、争当名师”工程。三年来,绥宁县共组织860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120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培计划”,2600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县级培训,全县2500多名教师参培率、轮训率、合格率均为100%。

  为提高师资力量,三年来,绥宁县共招聘优秀教师114人、定向师范生78名、特岗教师63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充实了薄弱学校师资力量。与此同时,绥宁县在评优晋级等方面重点向优秀学校、优秀教师、边远学校倾斜,县政府每年还拿出80多万元奖励优秀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老师在课外指导学生识别植物类型

  为适应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绥宁县与湖南师大附中、长沙市一中结成“帮扶对子”,借助省城名校优质教育资源,采取跟班实习、来校讲课、远程教学等方式,提高本县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教改能力。2014年以来,望城区教育局每年派出18名优秀教师到绥宁县职业中专、盐井学校、红岩等7所乡镇学校支教;同时,绥宁县教育行政部门安排6批次26名县城优秀教师分赴东山、乐安、鹅公等边远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师资队伍,旨在整体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绥宁县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抓师德促教风,抓考风促学风,抓学风促校风。既给教师压力,又给教师动力;既严格要求学生,又让学生快乐学习。

  严格管理出效益,硕果圧枝香满园。三年来,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分别为99.5%、98%,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5%和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76%。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80.59%,居全市第二名。2015年,高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分别为92.3%、77.43%,分别位列全市第一名。三年来,高考本科上线率居全市前列。

绥宁县职业中专学生在学习汽车修理

  在绥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一对“比翼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绥宁教育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最直接、最现实的门径。

  如今,绥宁的青年人都知道,要想外出打工,必须得去职校参加技能培训。

  说起原因,绥宁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戴蹇吾解释说,政府考核职业教育发展有“两个不能少”,即未升学初中毕业生全部要接受职业教育,外出务工青年人必须参加技能培训。他强调说:“一个学生就业,就等于一个家庭脱贫了。这是政府的一项硬任务,要求各乡镇必须落实。”

  这项政策,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掉队。2016年,绥宁县在校中职学生1376人,而且学有专长,开启了一条职教致富的新路。

  “适应市场需求,精准就业,是我们开办职业学校的法宝。”绥宁县职业中专学校校长邹建新一语道破天机。围绕精品就业,背后是打造精品专业、严抓精细化管理的一整套制度。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湖南高晨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中科师创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南常德东亚集团和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分别开设了“手机软件开发”“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管理”等专业班,三年来共为社会输送了3800多名合格职高生,毕业率100%,就业率100%,走出了一条培训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教育富民路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