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胡兆红
近来,诗歌热升温,但湖南诗人胡述斌一直反对诗歌回归论,“至少在湖南,诗歌之火一直未熄,湖南诗人一直在坚守,湖南的诗歌爱好群体一直在,一个证明就是延续了30年的读诗会——潇湘诗会!”
昨日,是春分前一天,潇湘诗会24节气春分诗会在天心阁内映山茶楼举行。胡述斌是24节气主题诗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今年以来,潇湘诗会每逢节气就举行一次主题诗会。这次诗会的特殊之处,是组织者还请来了两位潇湘诗会的创办人杨里昂和李少白先生。
“上世纪80年代诗歌创作与朗诵曾风靡一时,1986年湖南诗人们在长沙市青少年宫举办了第一届潇湘诗会,大家手持新鲜出炉的诗作,轮流朗读。30年过去了,这种读诗活动仍在继续,证明了诗心不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长沙市文联原主席李少白说。
晚报为首届诗会免费做广告
在诗人彭国梁的回忆里,上个世纪80年代的潇湘诗会“火爆得不行”,诗人谢午恒则形容是“盛极一时”!作为潇湘诗会创办人之一,个中情况,著名诗歌理论家、长沙市作协原主席杨里昂最清楚。
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潇湘诗丛》,为了扩大“诗丛”影响力,决定办一场“湖南史上规模最大的诗会”,取陆游“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之意,定名为潇湘诗会。当年5月11日,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湖南省作协等1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由市文联和市青少年宫承办的大型诗会“红五月潇湘诗会”在市青少年宫剧场举行。当时《湖南日报》和《长沙晚报》连续几天免费为诗会刊登大幅广告,广告登出头一天,1200余张门票销售一空。
除这套《潇湘诗丛》收录的王晨牧、朱健、谷曼、未央、黎牧星、黄起衰、郑玲、饮可、骆之、杨里昂、田章夫、钟黔宁、李昆纯、颜家文、陈大兴等15位作者的作品被朗诵之外,石太瑞、于沙、崔合美、易允武、左宗华、彭浩荡等本省诗人的作品也在其列。朗诵者除诗人本人或自己能找到的理想合作者外,还得到了专业话剧演员们的支持。演员们晨夕讽诵, 再长的作品也要求全部背诵,不能带稿出台, 以求收到最佳效果。
诗会上午9时开幕,约8时半全场就已座无虚席。自始至终,在朗诵时整个会场其他人寂静无声,有人形容为“掉根针在地下都能听见”;而在每次诗人和朗诵者出台退台时,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沉浸在诗的氛围里。连年纪大的诗人那天也格外精心装束,杨里昂西服笔挺,特意系了一条鲜艳的领带。
能挤进盛极一时的“潇湘诗会”,并被朗诵一首诗,很光荣。彭国梁坦言,“当时有明星般的感觉,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自己要红了!”当时尚是青葱少女的方雪梅,也是梦想挤进潇湘诗会的诗友之一,看着别人的诗被登台朗诵,心动不已!
潇湘诗会旗帜下活动逾百场
1990年,潇湘诗会在举办了五届之后,中断了一段时间。
中断的原因,在胡述斌看来,一方面是当时的下海热,确实对诗歌造成了冲击,另一方面是没有人去主动组织这个活动。但他反对说湖南诗歌就此沉寂了,他觉得诗歌一直热着。一个表征是上世纪90年代,湖南的新乡土诗派方兴未艾,《诗歌导报》办得红红火火,1998年江堤、彭国梁等人选编的《新乡土诗派作品选》出版,引发“骚动”。更重要的表征是当2001年1月6日,长沙市作协胡述斌、唐樱等诗人在田汉大剧院举办第六届潇湘诗会——走进新世纪潇湘诗会,让人一下子看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诗情,诗坛泰斗臧克家还写来了贺词。
“我觉得陆游这句诗真是写绝了,‘不到潇湘岂有诗’,湖南这片土地产生诗情,湖南人的骨子里流淌着诗情。”当胡述斌等诗人重新打出潇湘诗会的旗帜,他就再也不愿放下,“湖南人对诗歌的热情,让我不能放下。”
在接下来的这些年里,在“潇湘诗会”旗帜下举办的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诗会超过百场,不少活动影响极大。2009年,长沙晚报等在“潇湘诗会”旗下组织朗诵达人活动,朗诵达人这一群体已发展至近万人,该活动被长沙市文明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推介至中央文明办。2009年,长沙晚报等组织40余名湖南诗人开展潇湘诗会“青春中国·湘江颂”万行长诗创作朗诵活动并出版诗集《湘江颂》,时任湖南省文联主席谭仲池评价道,长沙晚报组织开展“湘江颂”大型诗歌创作活动,正是现代社会的新诗歌运动,是一种应时应景的新求索方式,这次活动折射出长沙人对文化新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生活质量、诗意生活的新境界。2013年,胡述斌、张洪波、方雪梅等诗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百名诗人万行长诗颂道德模范”创作、朗诵活动,出版诗集《榜样的力量》。
“我记得在2008年中秋节前,在一个星期内,长沙办了12场潇湘诗会,诵声不绝。”胡述斌说。
“潇湘诗会是我们的家”
潇湘诗会的魅力,也许只有走近它,才能真切感知。
昨日的诗会上,方雪梅说的一番话令人动容。她说:“来到潇湘诗会,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潇湘诗会是我的家!”
这番话在罗皓予那里得到强烈共鸣。这位在25岁时就得了重病的女子,一边治病一边创业,在15年前创办了自己的品牌。在她看来,诗歌就是药,是精神与灵魂的药。在不知道有潇湘诗会之前,这位酷爱诗、酷爱读诗的女子一直想成立一个诗会,当她来到潇湘诗会后,像一条鱼游到了大海。“诗歌陶冶着我的正念、纯念,在最大的灾难和疾病降临时,我都能把它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与它和谐相处。”
在潇湘诗会上,不单是朗诵诗歌,还有故事分享、茶道表演、琴曲弹奏,尤其是诗歌与音乐的互相激活和再创造,生发出美学新体验,“就好像是心灵的理疗,精神的SPA!”
“上世纪80年代诗会的火,可以说是文化压抑之后的释放,是一种特定时期的情感需要。现在诗会的热,是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在精神领域里的一种追求,是一种恒久的情感需要。”李少白说。
而胡述斌说得更直接:“不是诗歌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诗歌!”他说,这个社会确实有一些急功近利,一说到文学、诗歌、音乐,就认为是小众的。一提到诗,很多人认为是酸腐、做作的,不愿意接触。其实,诗就像音乐一样,是人们心灵上、精神上的需要,反映了这个世界最真实、善良、美好的东西。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会觉得心灵有空虚的地方,就应该由文学艺术来填补和支撑。诗歌带来的诗意生活,就是引导大家回归内心,回归淳朴,回归善良,回归真实。
诵读声声中涌动着诗意
潇湘诗会一直在创新中。今年2月,由胡述斌、彭国梁等诗人发起组织潇湘诗会24节气诗会,每半月举办一次,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让潇湘诗会又收获了一批粉丝。
通过新媒体传播诗歌的诵读,是以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的兴起为标志。从2013年6月1日发布第一期至今,已播出一千余期节目,日均诗歌阅读量超过十万。一首诗、一段音乐、一幅画、一位嘉宾,这是“为你读诗”每天的标配,简简单单的诵读,轻易俘获无数人心。
潇湘诗会也正在试图影响更多的人。“除了推出24节气主题诗会,我们还要推出榜样的力量、山水洲城系列主题诗会!让诗意在长沙不断涌动!”胡述斌说。
诗歌不缺读者,似乎还可以找到一个旁证。3月18日,长沙图书馆仿效央视的朗读亭推出朗读室活动,当天有200多名市民参与朗读活动,年纪最小的朗读者陈果才四岁,年纪最大的朗读者周小娟已63岁。周小娟告诉记者,她平时最大爱好就是在家里朗诵诗歌,对着镜子朗诵,每次都把自己感动得几欲落泪,“朗诵完,通体舒畅,非常快乐!”她一直想成立一个诗会,组织同道者共同读诗,苦于精力不够而一直没有付诸实现。
当记者告诉她有一个潇湘诗会时,她激动得两眼放光。
明日是世界诗歌日,一起来读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