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网络媒体走转改】走基层有感:凉山的“心”温度

来源: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李昕玥 编辑:何冰 2017-03-01 23:53:14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1月以来,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安排,开展了“新春走基层·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有幸,我参与到此次采访中,在除夕前,来到了适合休闲、散步、晒太阳的四川省凉山州,感受春天栖息般的温暖。

  打动人的 绝不仅仅是春晚

  既然是除夕前的走访,那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这里最带年味儿的地点——春晚分会场。

  作为四大分会场之一,西昌也是第一次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露脸”,为了将最好的节目和舞台效果呈现出来,央视导演组和众演员们所面临的压力并不小。团队里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眼睛里布满红血丝。

  和春晚分会场主创团队一样,自去年12月底起,来自西昌周边7所院校和成都周边艺术院校的群众演员们,就先后来到西昌为节目做准备。舞蹈演员们几乎无休,每天排练至少10小时,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演员们也都毫无怨言。

  由于采访时是白天,因此对导演组说的“水火交融”,以及电光美景的舞台效果并没有什么特别形象的概念,直至播出的那一刻——2000多名女演员打着黄伞,身着美丽的彝族服饰,跳起彝族民俗朵洛荷。在四周表演区,1200多名男演员挥舞着火把奔跑。镜头升起从空中俯瞰,3300名演员共同组成一个红色圆环图案,周边围绕6堆火把,此时烟花升空,美轮美奂。

  而我,除了惊叹于这样的美景外,心底也多了几分悸动……

  漫步湿地 冬日暖阳“醉”西昌

  年,对于现代人来说,越来越多的体现为,团聚,放松。需要的是在一整年的奔波劳顿后,与家人惬意的、全身心的放松和休憩。

  与很多地方让人畏手畏脚的数九天不同,西昌蓝天白云的轻盈自在一定会赶走冬天的沉闷。

  如果说阳光已经成为西昌的名片,那么紧临市区的邛海便是最适合沐浴阳光的地方。

  这里每年都会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前来,无论是散步喝茶还是骑单车环行,亦或者泛舟湖上,都拥有别样的乐趣。

  依山绕水,天风海韵,碧海白沙,一望无际……远离喧嚣恬静的美,在这里得到了极致的体验。摒弃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鸟语花香,文艺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我想,这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某一个固定景点的美景人情,漫步其中的悠然自得反而让人来得放松与舒适。

  彝乡新居 筑起幸福美丽新村

  在采访间隙和老乡们闲聊,常常听见他们说:“现在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然而,让我能真正从直观上感受到的,是凉山州普格县特补乡特补乃乌村。这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乡,是全国重点贫困村之一。

  从西昌出发,我们走了近两小时的盘山路。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当一座座坐落于白墙青瓦的新居出现在我们眼前时,特补乃乌村就到了。整的水泥路直通到户,曾经的土路土房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如今宽敞明亮的彝家新寨。淳朴的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闲话家常,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柴火味,这山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质朴与纯粹……

  村民保期色哈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个村民,他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之一,为了改善家庭状况,他曾在广东的服装厂打工,如今,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步子走到了特步乃乌村,通过建新房的契机,保期色哈回到了家乡。

  除夕前,保期色哈一家搬进了自己的新家。宽敞的客厅里瓷砖反着光亮,大而舒适的沙发摆在正对大门的位置,天花板的装饰有着浓浓的彝族风情,和曾经那个可以称之为危房的房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他高兴地告诉我:“几年前,我根本没有想过自己也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子!”。不仅如此,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优化,现在的保期色哈不仅养了二十多头羊,还种上了烤烟、核桃,收入逐年递增。

  听老乡们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看着彝乡的新变化,这一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彝族老乡们的淳朴热情,还有他们发自于心的笑容。毕竟,心中有温度,生活才能踏实而幸福……

  熊猫新闻编辑 李昕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