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世纪军改,这10个问题终于有答案了!
2016年11月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过去一年,强军的鼙鼓激越高昂,发展的步伐铿锵坚定,改革的力度前所未有,中国军队迈向一流的伟大进军取得阶段性胜利。值此之际,“向党看齐”微信公众号(xdkanqi)根据公开的《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2016》系列文章等资料整理出10题应知应会,供爱理论爱学习爱军队的小伙伴们参阅。
1、到2020年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重要成果时,我军将是什么样子?
领导指挥体制更加高效。这次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坚持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重塑军委机关,完善军兵种和新型作战力量领导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军委、战区两级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让军队的“中枢”更加高效灵敏。改革后,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坐镇“中军帐”,五大战区扼守各战略方向,军种抓“建”同时融入相应指挥链条,一旦有事有效应对、迅疾出击。
权力运行体系更加严密。这次改革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解决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不够的问题,从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强化监督职能,确保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组建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形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体系。这一系列大手笔,把纪律挺在前面,把法治贯穿全程,高悬纪检、巡视、审计监督“达摩克利斯之剑”,攥指成拳形成合力,编密扎紧制度笼子,消除“牛栏关猫”“纸笼锁虎”,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出招亮剑、形成强大震慑。
力量规模结构更加优化。这次改革围绕“精干高效”做文章,打出压规模、调结构、增效能的“组合拳”。压规模,就是继续“消肿”,裁减军队员额30万,精简机关和非战斗机构人员。调结构,就是调整改善军种比例、官兵比例、新旧装备部队比例,优化军种力量结构,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增效能,就是来一场以效能为核心的军事管理革命,提高军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通过改革,军队规模更加适度、功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编成更加科学,我军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能打胜仗的“铁腿钢拳”更加精锐有力。《印度时报》等媒体报道:“中国军队正启动迄今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革,有望使军队更加精干、灵活、高效,并且具备远程投送兵力、远离国境作战能力。”
新质作战能力更加发展。这次改革,战略支援部队应运而生,成为继陆、海、空、火箭军之后的一支新生力量。通过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超前布局,赶超领跑,“腾笼换鸟”,就会培育更多新的战斗力增长点。
军事人力资源更具活力。这次改革,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分类,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通过改革,选人、育人、用人、管人、留人的链条更加清晰,职务、权力、待遇本位进一步向能力本位回归,军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更加彰显,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不断形成。
军民融合发展更加深入。这次改革,着力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解决制约融合的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军民融合统一领导体制,构建组织管理、工作运行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推进跨军地重大改革任务,国防潜力更加坚实巩固。军民融合进入深度发展“升级版”,“军转民”“民参军”的藩篱将彻底打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双赢”。
2、从四总部到军委多部门制变化在哪里?
从“4”到“15”,不只是数字增减、名称改变、机构重组、人员调整那么简单,而是结构性、功能性重塑,是对指挥、建设、管理、监督路径的战略设计,是决策、规划、执行、评估职能的全新配置,实质上是军委机关从定位到职能再到机制的再造。正如习主席指出的,军委机关调整组建,是这次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举措。
从领导机关到办事机关。2016年初,军委机关同志领到新式胸标、臂章后发现,与07式标识相比,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去掉了指挥刀。翻开军委机关各部门的职责目录,已找不到“领导”这样的字眼,代之的是“指导”“负责”“组织实施”等。有人形象地说,这标志着新的军委机关已经从“领导”的位置走下来了。我军原来实行的军委总部体制,对推动我军建设发展、保证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形势和任务发展,这种体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四总部权力过于集中,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独立领导层级,代行了军委许多职能,不利于军委集中统一领导。这次改革,军委机关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由领导机关、决策机关转变为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告别“领导范”,当起“办事员”,对上直接为习主席和军委服务,对下指导协调部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决策指示。
从职能泛化到专注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过去,总部机关集管理、建设、指挥于一体,事无巨细一把抓,管了许多不该管的、管不好的,职能泛化、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相互掣肘、战略功能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次军委机关改革,从职能定位入手,优化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强化战略管理职能,把管全局、管政策、管规划等职能单列出来,部分具体事权下放军种;强化战略指挥职能,剥离原总部大部分建设管理职能,突出战略指挥和军事斗争准备牵引指导;强化法纪监督职能,把纪检、政法、审计部门独立出来,增强监督部门权威性;整合相近职能,集中配置信息化、装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职能。这样调整,聚焦中心、抓大放小,军委机关主抓全局问题、宏观问题、顶层问题,重点管政策、定规划、拿标准、作评估、抓监督,不再大包大揽、一竿子捅到底。
从臃肿庞杂到精简高效。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曾尖锐指出:“中央庞大的机关,不要说指挥打仗,跑反都跑不赢。”长期以来,总部机关庞大臃肿、机构重叠、层级太多、直属单位庞杂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次改革,看上去部门多了,但总的是层级减了、等级降了、人员少了。这个“多”,是符合现代军队专业分工和职能配置的多,是符合系统论要求的多,是符合权力运行规律的多。军委机关各部门根据职能定位和地位作用确定等级,实行差异化设置,不搞平衡、不搞一刀切;总体实行“部—局—处”三级体制,压缩精简机关和直属单位编制员额,在精兵简政、解决“头重尾巴长”问题上迈了一大步,为全军调整改革树了好样子。
3、军区到战区一字之差“差”在哪里?
根据军委命令,2月1日战区成立,随后不久全军按新的领导指挥体制运行。这标志着“战区时代”已宣告来临。从军区到战区,补上了我军多年来作战指挥体制的明显短板,实现了从战建一体到战建相对分离的华丽转身。
战区是应对战略方向划设,而不是以地域划设。我军历史上军区的划设,主要考虑的是行政区域、地理位置、力量部署等因素,从最早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东北6大军区,到20世纪50年代13个军区、70年代11个军区,再到80年代7大军区,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作为划设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设立战区,主要是根据国家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统筹考虑对手与战场、对内与对外等因素,按照一个战区应对一个或两个战略方向作战任务原则确定的。战区担负着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区是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而不是单一军种指挥机构。2016年初夏时节,京畿重地,首都联合防空实兵演习,多军兵种密切配合,密织“天网”。过去由原北京军区空军主导的演习,这次从方案制定、兵力调配,到演习实施都由中部战区全程参与,“中军帐”里各色迷彩交相辉映,演兵场上各军种力量紧密配合,呈现出联合作战指挥的新变化新气象。原来的军区,平时主要指挥区域内的陆军部队,一旦有事还要抽组人员、临时搭台。这次改革,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把联合作战指挥重心放在战区,作为本区域、本方向唯一最高指挥机构,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部队必须坚决服从指挥,从而构建起顺畅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更好整合运用战区内各种作战力量,实现从“指头硬”到“拳头硬”。
战区专司主营打仗,而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战区顾名思义,价值在战、关键在战,最根本的职责就是思战谋战、研战务战,一切工作主线都要突出备战打仗这个主责主业。有指挥员这么说:“抓联合作战,我的岗位在哪里?就应该是身着迷彩服、脚蹬作战靴、扎进指挥所,坐在指挥席上推方案、拟命令。”战区机关所有席位都是为打仗而设,所有干部都是指挥人员、参谋人员。战区主战,就是要把部队建设管理职能剥离出去,不能像过去军区那样建用合一、“吃喝拉撒”全都管,真正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更好地肩负起牵引建设、指导备战职能,聚精会神研究打仗、指挥作战。
4、成立陆军领导机构有哪些考量?
2016年1月,央视开年大剧《陆军一号》开播,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陆军这个历史悠久的军种。陆军是我党最早建立和领导的武装力量,敢打善战、战功卓著、战史辉煌。这次改革,专门成立陆军领导机构,体现“军种主建”原则要求,顺应信息化时代陆军建设特点规律,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可以预见,一支灵敏、合成、多能、高效的陆军将立于世界东方。
明确陆军建设责任主体。由于历史原因,我军一直没有建立单独的陆军领导机构,建设管理职能主要分散在原四总部20多个部门,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总部管一摊,军区管一块,“婆婆”虽多却没人当家,谁都管却没有统管,这已成为陆军现代化进程滞后于其他军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次改革,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组建战区陆军,打破长期以来陆军实行的“总部代行、军区直管、建用一体”领导管理体制,明确了一个管一切、负全责的“主人翁”,提供全局性专业性统一建设指导,在陆军部队的建设、训练、管理、保障全过程各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切实为陆军部队换羽腾飞创造良机。
为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铺平道路。军种联合作战,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各军种保持平等、相对独立。过去我们联合作战指挥,大都是陆军唱主角,联合指挥机构的陆军色彩比较浓厚,这就无法做到对各军兵种等同等距指挥和保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这些年,我们在构建联合作战体制方面作了不少探索,但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改革,补齐了我军组织体系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结构性短板,使陆军与海军、空军、火箭军等诸军种以平等地位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有效解决了陆军与其他军种的“身份”差别问题,扫除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一个重大障碍。未来联合作战中,各军种围绕同一目标展开行动,根据不同任务不同阶段轮流唱“主角”、当“配角”,形成效能互补、一体联合的制胜力量。
为军委机关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原先的四总部,一些部门设置、政策制定、资源分配,不少是仅面向陆军的,分散牵扯了机关战略指挥和抓军事斗争准备精力。有人极而言之,四总部感觉好像陆军的四总部。军委机关要真正落实管总要求,履行好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如果不剥离陆军建设管理职能,就不能从繁杂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难以集中精力统全局谋大事。成立陆军领导机构,有利于军委机关摆脱“大陆军”思维模式束缚,更好地调整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使军委机关真正立于三军之上。
5、在构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上有哪些新举措?
这次改革,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直指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问题,在制度设计和落实上有新的突破。
组建新的军委纪委。这是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一招,实现了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体系重塑、格局再造,使纪检机关更好发挥维护党的肌体健康的“啄木鸟”作用。军委纪委由军委直接领导,是军队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主要履行全军党的纪律检查、军政监察和巡视等职能。军委纪委实体化编设,各军兵种、武警部队和战区军种等也实现了纪委实体化。纪检监察工作专司主管,强化了纪检监督的独立性权威性;实行派驻制度,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使监督触角靠前延伸;推进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指导得到强化。
组建军委审计署。2014年11月,习主席签署命令,解放军审计署由原总后勤部划归中央军委建制。这次改革,在此基础上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位列军委机关15个职能部门。同时,进一步改革审计监督体制,全部实行派驻审计。改革后,审计队伍作为中央军委直接掌握的重要经济监督力量,对经济权力运行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审计监督,成为军委财经管理的“监督哨”和军事经济决策的“大参谋”。
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这次改革,着眼加强军委对军队政法工作的领导,组建新的军委政法委,领导管理解放军军事法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和保卫部门。同时,调整军事司法体制,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确保它们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这些举措,实现了从过去司法权执法权泛化、弱化、行政化,向加强集中统一领导转变;从过去分兵把口、各守一摊,向融心合力、集约高效转变,打造了服务强军的安全之盾、法治之剑。
6、坚持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带来哪些变化?
权力运行通常包括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基本环节,决策是核心,执行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有利于编密扎紧制度笼子,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权力边界更加清晰。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次改革,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列出任务清单、权力清单、关系清单、流程清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权责一致,确保权力行使不越位、不缺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权力关系更加合理。如果权力失去制约,就像一辆车没有制动,成为“疯狂的赛车”;如果权力缺乏协调,就像一辆车缺乏润滑,耗损严重跑不远。通过改革,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既解决权力制约不够、监督不力问题,又保证决策和执行效率。
权力运行更加规范。2016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央军委巡视组分4组对海军、空军、火箭军、武警部队等单位党委班子及其成员开展回访式巡视。这是中央军委实现对原四总部和大单位党委班子及其成员巡视全覆盖后,首次集中组织巡视回头看,持续形成强大震慑,充分体现巡视监督的韧劲和严肃性,是新体制下加强权力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的一个缩影。这次改革,理清了决策、执行、监督三个层面权力实施主体,明晰了各级各层的职能定位、职责权限,建立了相适应的工作界面、工作机制、工作流程,使各级对“有哪些权力、怎样用权力”清清楚楚,“权力底线在哪、谁来监督用权”明明白白,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顺畅运行,在阳光下透明实施。
7、这次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主要向哪些方面着力?
凸显军事职业特点。由于军人担负特殊使命,维护军人社会地位、激发他们职业荣誉感也显得十分必要,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制定了《军人地位法》《伤残法》《阵亡士兵家属补偿法》《退伍军人权利法》等彰显军事职业属性、保障军人福利待遇的法律。我军这次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很重要的是着眼专业性,进一步完善选拔、培养、激励、退役等制度;着眼风险性,构建与遂行作战任务、演习演训、维和维稳、抢险救灾等军事行动相匹配的权益保障、伤亡补偿机制;着眼奉献性,充分考虑军人职业的牺牲和付出,给予相应政治荣誉、福利待遇、家庭支持、后续发展等优抚优待政策。
注重提升比较优势。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杠杆、个人价值在人才流动中的驱动作用更加明显,军营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亲切关怀下,军人工资福利待遇不断改善提高,这对激励官兵强军报国、吸引社会青年参军入伍发挥了很好的政策引领作用。这次改革,将深化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工资福利等后勤政策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军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发展、经济待遇、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制度,更好地彰显军事职业的比较优势。
激发军队活力动力。2015年3月15日,全军首批士官长上岗,作为“主官的助手、士兵的领导”,给部队整体管理训练模式带来新变化。正是士官长制度的试行,打破了发展“天花板”,消弭了“当兵再长也只是个兵”的失落与尴尬,让士官队伍看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创新性政策制度的实施,迸发的是创造活力,汇聚的是磅礴动力。这次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始终盯着官兵这个强军主体,注重完善军官、士兵、文职人员选拔、培养、使用制度,推行军官职业化,健全完善兵役制度,完善士官任职技能资格制度,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制度,完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加强军人荣誉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官兵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为强军事业拼搏进取、贡献力量。
重塑部队良好形象。2016年2月,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标志着我军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已部署展开。1998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允许军队在一些行业开展对外有偿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有偿服务已经不适应党、国家和军队事业的需要,有的甚至给军队建设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军队是吃“皇粮”的,根本职能是打仗。这次改革决定全面停止对外有偿服务,有利于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本色,有利于专注练兵备战这个中心任务,有利于进一步革除滋生腐败土壤、纯正部队作风风气,必将极大增强我军的正面观瞻和职业形象。
8、这次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将给我们带来什么?
军人将更加体面更有尊严。俄罗斯人眼里的军人是“排在上帝前面的人”,美国人认为美国大兵“不仅是最杰出的军人也是品格最纯洁的人”,以色列称国防军为“国家的精英”。与政治地位相适应,世界多数国家军人有较丰厚的物质待遇。这次改革后,军人地位和荣誉将与其付出和牺牲更为匹配更相适应,工资、住房、医疗、保险等保障将让军人更少后顾之忧,军人将成为社会更加尊崇的职业。
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以色列国防军建立一套严格的军官选拔和晋升机制,军官任期结束面临晋升时,由直接领导写出评语,给出任职等级评定,同时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和军事院校培训经历,最后由“军官晋升委员会”做出终审决定,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机制,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军官精英团队。可以预见,我们这次改革后,展现在广大官兵面前的是一条更为宽广的发展道路:路径设计将更加科学,什么时机接受培训、什么时间交流换岗、什么条件发展提升、什么情况退出现役将更加规范有序;条件制约将更加严格,以晋升资格择优、以任职资格取人将成为硬杠杠,谋战思战、能战善战的军事人才将脱颖而出、大展拳脚;程序规范将更加严密,考核、选拔、任用机制不断规范完善,军队各类人才职业前景清晰透明、发展环境公平公正,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美国法律规定,联邦政府中的某些岗位(如从事安全检查、保卫工作)优先雇佣服役期间表现突出的退役军人;如退役军人声称优先权被侵犯时,劳工部退役军人培训就业局有权去调查。俄罗斯法律规定,对军人、退出现役公民及其家庭成员实行法律和社会保护是国家职能,军人地位法律制度的执行由检察机关独立监督。英国国防部设置很多专门机构,以保障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的权益,如国防事务服务部下属的联合伤亡及抚慰中心,负责与武装部队人员有关的善后事宜,以及针对海外服役人员的家庭抚慰。这次改革后,国家将对保护军人权益作出更多刚性规定,“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军转干部”将成为常态,“军人优先买票遭拒”将成为历史,“立功受奖证书在地方形同一张纸”现象将一去不复返,军人合法权益将有更加实在可靠的制度保障。
职业荣誉将更加彰显。2016年6月,我国首次派出军机,跨越11个国家,连续飞行27000多公里,奔赴马里接运执行维和任务遇袭伤亡的英雄,党政军各界人士在机场举行隆重仪式迎接烈士和伤员回国,并沉痛送别“蓝盔英雄”申亮亮烈士。2016年7月份,我们以同样隆重的方式接回李磊、杨树鹏两位维和烈士。国家以庄严的仪式迎接士兵回家,饱含的是人民对英雄的礼遇和尊崇。军人历来视荣誉重于生命,甘于以生命为代价志愿选择和献身军事职业,绝不是单纯将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起根本作用的是精神层面的崇高使命感荣誉感。而这种职业荣誉感,源自军人的职业自信,源自社会的厚植培育。可以预见,新一轮政策制度调整后,军人荣誉的国家认可度、社会影响力将不断提高,军人荣誉标识将更加多元化、具体化、可视化,崇军尚武、奖励军功的优良传统将发扬光大,全社会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将更加深植人心。
9、我军军官职业化将带来哪些变化?
军衔主导更加鲜明。军官军衔是标识军官能力贡献、表明军官身份地位的标志,也是国家给予军官的荣誉。建立军衔主导的等级制度,是军官职业化改革的基础。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军委明确先按职务等级晋升,将来再过渡到军衔主导晋升。这次改革,决定把军衔作为反映军官能力的主要标尺,基于军衔构建军官管理制度体系。通俗地说,就是以军衔等级为基石,系统设计和安排军官的服役年限、培训交流、选拔任用、待遇保障以及退役和安置等各项制度。在选拔任用上,以晋升资格择优、以任职资格取人,把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实现“量能授职”“人职匹配”。
服役制度更加科学。目前,我军军官服役制度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是军官更替速度过快,在基层一线历练不够扎实,存在“一年学,两年干,三年就等着换”现象,有的刚培养成熟就退役了;重年龄轻年限,对自然增长的年龄卡得很严,而对体现能力和功绩累积的服役年限没有要求,造成唯年龄现象。
职业化条件下,遵循军官能力生长释放规律,合理调控军官发展节奏,军官服役呈现“前慢后快中间稳”的特点:初级军官,放缓晋升节奏,相对均衡发展,保证扎实墩苗;中级军官,给予较大服役空间,充分释放能力,提高使用效益;高级军官,加快流动,增强活力。同时,强化年限、淡化年龄在军官服役特别是晋升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和保障军官长期干、好好干。
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军官职业化核心是专业化,前提是专业化的分类,关键是专业化的培养。我军军官目前主要按照职务性质分为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和专业技术5类,相对比较粗放。各类军官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等,也没有从制度上作出严格的边界限制,训用不一、随意改行、无序竞争等,与此都有很大关系。推进军官职业化,将突出专业属性和作战要求健全完善军官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分类设置军官职业发展路径,系统规范军官在哪个领域发展,什么时候该入校培训、交流任职,具备什么经历能够走到什么位置,什么情况下需要退役等,为组织培养军官、军官自我提高提供清晰指引,提高人才培养使用效益。
任职资格更加严格。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军官能不能胜任岗位,不仅关乎战争胜负,也关乎个人生死。因此,必须建立和实行严格的任职资格制度,把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条件资格化、要素化、刚性化,确保军官上任即胜任。特别是现代战争是体系的对抗,任何一个岗位出现素质短板,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作战能力。
我军2015年出台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规定,从任职年限、任职经历、专业资质、培训经历、文化程度、身心素质等方面,对作战部队指挥军官任职资格作出规范。下步将逐步推开、覆盖所有单位每个岗位,作为军官选拔配备的基本依据,真正做到岗位取人、事业取人。
发展环境更加纯正。一个能够让军官甘于以生命为代价、矢志追求的职业,一定是一个高尚纯洁、风清气正的职业。实行军官职业化制度,很重要的就是构建既相协调又相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发展路径、资格条件、程序机制、监督问责的制约作用,最大限度压减主观裁量、人为操作空间,营造公平公正、活力迸发的发展环境,切实把军官从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和顾虑中解脱出来。军官需要做的就是专注专务打仗,全力提高素质,认真履职尽责,谁升谁走靠能力实绩说话,提的硬气、走的服气。
待遇保障更加优厚。军官以高昂的从业代价和特殊的军事劳动,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国家和社会理应给予军官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并保障军官享有与其地位、使命、实绩相称的待遇保障。推行军官职业化,将调整改革待遇保障政策,更好地契合军事职业特点。
对外强化竞争性,保障军官工资和福利待遇在社会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保障军官在家属随军就业、子女入学、使用社会公共资源等方面依法享受政策优待,以此增强军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对内体现公平性,充分发挥津贴补贴调节作用,进一步向艰苦地区、作战部队、特殊岗位、重要群体倾斜,精准反映军官的贡献差异,实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充分激发军官的积极性创造性。
退役安置更加顺畅。保持军官队伍出口畅通,直接关系军官队伍的新老更替和生机活力。长期以来,退役随意性大、安置难,一直是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职业化条件下,军官依法服役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将组织需要和个人意愿有机统一起来,非法定情形不得安排退役。军官只要愿干、能干、干得好,一般都能长期稳定服役,并且退役后的安置方式与军官服役表现挂钩,服役年限长、贡献大,安置上将会有更多选择,获得更好保障,以此减少军官的后顾之忧,增强职业安全感。
10、未来军人退役安置制度有哪些变化?
健全退役军人安置和管理保障政策制度,总的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退役军人安置制度:这就是2.0版军人退役安置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新的政策的转变和形成。
一是让退役军人更强大,实现对退役军人“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美国陆军规定,服役满2年的士兵,退役后可获得2.6万美元助学金;服役满4年的士兵,退役后最多可获得5万美元助学金。当前,我国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政策主要有,军队转业干部免费适应性和专业性培训政策、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政策等。2.0版军人退役安置制度,将使教育培训制度将更有精准度和可操作性,实现填报志愿或者“点菜式”的私人订制,将是重点。
二是由转业向创业的转变,通俗地说,就是鼓励自主就业。支持退役军人自主就业创业,是我国退役安置制度的重要导向。国外有一些探索和做法,比如,有的国家对退役军人创业,在贷款、土地使用、价格和税收上均实行优惠和扶持政策;有的国家规定,在每年国防采购计划中,国防部指定262种低技术商品的10%、30种生活日用品的15%,必须从退役军人开办的企业采购。
2.0版军人退役安置制度,将充分体现退役军人特殊性,在提高优惠力度幅度的同时,搞好系统配套服务,切实为退役军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