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昨天,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潮再次以惊涛骇浪之势席卷而来。“买买买”的口号和“我要吃土”的哀嚎不绝于耳。52秒,10亿的成交额再次刷新了人们对自己购买力的认知。
这样一个原本普通的日子,因为2009年淘宝商城的一次打折促销活动,开始与“购物节”联系在一起。不过比起“购物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用另一个称呼来代替它——“剁手节”。疯狂购物之后,超费超支、后悔不迭,成了不少人双十一过后的状态。
剁手二字,最初是包含了人们对自己消费无度的自嘲,同时也警醒自己应该理性节制,但这个词发展到现在,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甚至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夸耀的资本。人们一边说着剁手,一边却在冲动消费的路上前赴后继、乐此不疲。不过经验告诉我们:冲动是魔鬼。冲动过后就必然会得到“惩罚”。于是另一个词——“吃土”应运而生了。虽然有不少人表示,“在拿到快递的一瞬间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可这一时的快乐,恐怕就要建立在好一段时间节衣缩食的基础上了。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渐渐认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场在打折促销外衣下进行的购物狂欢,买到的东西不一定真的比平时便宜。调查发现,有的商家会将在双十一前将价格提前上调,再在双十一这一天“降价”,其实算来算去实际价格与平时相差无几。拿笔者数月前买的一款耳机为例,买的时候是58元,到了双十一却“降”成了“狂欢价”59元。也就是说,大家很可能是被忽悠了一圈儿,被遛到双十一的节骨眼集中消费了一次罢了。
当然,我们不能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所有商家,毕竟也有真正给了消费者实惠的。多数人一开始选择在这一天集中购物,原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其中买到实惠、省下钱。但渐渐有人在这场与商品的较量中杀红了眼,丧失了理智,变得冲动起来。买的东西是否真的需要、真的实用,已经很少考虑。
网络购物受到追捧,是时代大势所趋,我们当然可以欣然接受这样一种消费方式,也可以在其中享受狂欢带来的兴奋和欢愉,但绝不能成为了它的奴隶。为了消费而消费,甚至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消费,不仅费钱,而且伤心。尤其对于没有稳定经济来源,更多的是靠父母的血汗钱生活的学生群体来说,更没有理由肆意挥霍。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一句鸡汤同样适用于迷失在购物狂潮中的人们。
文/俞全威(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