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有种暴力叫气话致死

来源:红网 作者:王昱 编辑:夏熊飞 2016-11-04 00:03:2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媒体报道,浙江一对夫妻在辅导孩子算数时,因“700减292等于几”答案不一致而争吵。丈夫骂妻子脑子笨,这么简单的题都能算错,去死好了。没想到,妻子真从三楼跳了下去。无独有偶。几乎是同一时间,广西一对父子在电话中起了争执,父亲一句“你死在外面算了”,让儿子挂断电话就割腕寻了短。

  日常生活中,诸如“你死了算了”“你怎么还不去死啊”之类的气话并不罕见。死,几乎是我们语言文化中最峻厉的下场、最咬牙切齿的惩罚。经常把“死”挂在嘴边的人,一是怒火上头,本能地想要宣泄暴躁不耐烦的情绪。二是出于一种确信,对方肯定不至于那么听话,说死就去死。

  问题恰恰出在这个“确信”上,他们想当然地低估了气话的凶残伤害性,同时又想当然地高估了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

  “你怎么不去死”的凶残暴戾性被低估,跟当下深楔进日常生活的网络气质撇不开干系。遇到点让自己看着不顺眼的消息,就在匿名评论栏里重重地敲下一行咒骂。反正法不责众,大家都这么骂,自己也跟着爽;人家没工夫骂回来,再狠毒的嘴炮也有去无回。今天让这个死,明天让那个死,活生生变成了一副嗜血如命、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嘴脸。人在网上暴戾成性了,说多了,看多了,已经麻木得觉察不出“你怎么不去死”是种怎样的语气。出轨的该死,在老虎园下车的该死,公交车上倚老卖老的该死——当“死”成为最常用、最易脱口而出的表达,一切罪不至死的错误都要上升到“该死”的程度上,充分说明我们言辞的雷区界线已经开始模糊,骨子里缺乏对生命的基本敬畏。

  我们无法脱离整体的社会暴力语境,单拎出一条话语暴力为“你去死好了”定罪。打量我们周围,处处充斥着戾气和暴躁。一言不合即大打出手、脱口成脏、恶毒诅咒,已经成了毫不稀罕的舆论图景。暴力有很多种,家庭暴力、网络暴力、话语暴力……但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无法单独归到某一类别门下的,已经变成了多种暴力的组合拳,凶残细数也在组合中成倍叠加。

  有人会说,听了句气话就去死,这人的心理也太脆弱了。对不起,我们实在没法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清静感和克制感去指责他人在咒骂面前的无力和失控。我们都跟人争吵过,应该知道,人在恼羞成怒的时候,谁也不会把气话看作气话而一笑而过,谁也腾不出多余的理智去辨识哪句话是气话、哪句话是真话。话赶话拱起来的火,只在清醒的旁观者看来才是不可思议的。

  那些听了气话就去寻死轻生的人,可能的确是冲动的、甚至是病态的。但她们的失控与反常,不足以成为话语暴力者自我开脱的理由。一条生命的猝然残逝,不是一句“没想到啊”的喃喃自语所能轻易抹平。如果一个人胸腔里没积压着成年累月的负面情绪,单有一根浸了煤油的导火索,是万不可能就这么烈性地走极端。因此,我们谁也想不到,自己脱口而出的那句气话,是不是压垮别人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王昱(北京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