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十大金策】李琳:“飞地经济”助力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

来源:红网 作者:潘锦 编辑:何冰 2016-11-02 00:03:2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大学教授李琳是资深区域经济研究专家。


  红网专题: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参选研究成果评选

  相关链接:李琳: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中的“飞地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潘锦 长沙报道

  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东中西互动合作协调发展示范带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湖南如何切入,怎样对接?近年来,湖南大学教授李琳经过深入调研,认为“飞地经济”是推动湖南在区域合作互动中培育新的增长极的重要抓手。

  从四川成都到湖南岳阳、常德、益阳,再到江苏盐城,李琳调研的脚步遍布长江沿线多个城市。几易其稿后,她最终从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中提炼出了3千多字的《湖南对接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中的“飞地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在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推选湖湘智库研究“十大金策”活动中,李琳的这一研究成果成功入选。

  所谓“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的行政区域(“飞出地”“飞入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突破原有体制限制,借助合适的利益共享机制,采取跨越空间共建园区的经济开发模式,最终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的。

  在调研过程中,不少人对李琳说,“飞地经济”不就是招商引资吗?

  “‘飞地经济’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李琳常常打着比方给质疑者解释,“假如上海和湖南发展‘飞地经济’,这不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湖南可以与上海共建园区,合作共赢,在产业承接中不断学习上海先进的技术、品牌运营等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上海也可以整合湖南资源,双方优势互补,创新区域合作模式。”

  具体如何在湖南发展“飞地经济”呢? 李琳认为,要统筹规划,搞好全省飞地经济的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选择一两个园区进行跨省重点飞地园区试点建设,作为探索湖南对接长三角中区域合作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重要平台。“湖南的4大城市板块各有特点,要因地制宜,选择差异化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长株潭城市群要选择“双向产业转移型”模式,既要充当“飞出地”,将主导产业的部分配套产业转移至周边腹地,置换空间和资源强化主导产业的规模效应;也要积极充当“飞入地”,与长三角等省外发达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重点承接本地主导产业链缺失的关键环节,发展“补链式”“强链式”的承接转移方式。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选择“产业转移型+资源整合型”模式,捆绑式发展产业转移型“飞地经济”,积极对接长三角。

  湘南地区要采取“产业转移型”模式,深化与珠三角、东盟之间的产业合作,打造成为湖南对接“一带一路”的“飞地经济”区域合作示范区。

  大湘西地区要采取 “旅游飞地型”模式,与发达地区合作开发本地特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建设以“旅游+生态养老”为主题的旅游飞地。

  既要因地制宜,也要突出重点。李琳建议,要重点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实施湖区3市飞地园区的捆绑式发展,重点建设岳阳城陵矶港临港产业飞地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示范区。

  “要创新飞地园区制度建设,构建共建共管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保障‘飞地经济’发展。”李琳说,要从顶层设计上明晰政府、园区开发主体、入园企业的发展职能定位,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建设原则,在土地供给、投融资机制上提供政策优惠,进一步增强园区建设积极性。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