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修文县委书记 蒋志伦
修文古名龙场,地处贵州中部,取“偃息武备,昌明文教”之意。因王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创立“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学体系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王学圣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阳明文化精神,体现修文的文化特色,修文县创办了“重德修文”大讲堂,大力倡导阳明文化深厚的时代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引领道德风尚。
一、“重德修文”立足阳明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重德修身”是古代家训的核心,朱熹、司马光、诸葛亮、欧阳修等都对“重德”有论述。《论语》、《诗经》、《荀子》都在倡导“修德、修业、修文”。“修文”作为县名,一语双关,“重德修文”就是注重道德、修养文化;“重德的修文”,就是修文人是注重道德修养的。修文,“修”的是“孝悌忠信”,“文”的是“礼乐诗书”;修,是修身之地;文,是文明之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重德修文”大讲堂就是以阳明文化为主要内容,涵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文化,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引领人们“重德、修文、从善”。县委、县政府将“重德修文”大讲堂作为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要求全县上下加以重视、注重创新、深入推进、务求实效。
二、“重德修文”分类推进弘扬核心价值观
修文县在阳明洞现场教学基地设置“重德修文”大讲堂总堂,通过“三抓”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方式,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
一抓全覆盖。全县各乡镇、部门、村居设立“重德修文”分讲堂,开展“重德修文”进机关、社区、学校、乡村、企业、部队、景区、家庭、店铺等“九进活动”,针对不同对象分别开班,坚持“小规模、多场次,人人可讲、随处可讲”,将“重德修文”作为文化品牌来打造,打造修文县自己的“百家讲坛”。目前,全县建立大小讲堂229个,做到全域范围全覆盖。
二抓大众化。“重德修文”大讲堂以阳明文化为主,力求大众化,不讲大道理、讲当下时代价值,不讲书面理论、讲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和哲理,讲阳明先生的传奇经历和家风,根据干部职工、教师学生、市民群众等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和语言习惯,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做到“学知用传”阳明文化,让阳明思想的传播更加接地气、实际化、大众化。针对广大学生,积极引导按照阳明先生“立志、勤学”的要求和“读书非为登第,而为学圣人之道”的理念,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做谦谦君子;针对市民群众,积极引导按照阳明先生“改过、责善”的要求,注重“修身、齐家”,力求人人“崇尚德”、个个“致良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良知”的人;针对干部职工,按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积极引导自觉学习王阳明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身处逆境的自我调节、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家国情怀、知行合一的良知精神,甘当人民公仆。
三抓“1+N”模式。全县以“重德修文”为载体,推行“1+N”模式,即“重德修文”大讲堂=道德讲堂+干部月末知识讲座+党校讲座+宣传部长上讲堂+法治讲堂等,注重大讲堂“高端化”与分讲堂“平民化”相结合,先后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浙江省儒学会执行会长吴光,北京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国学学者、百家讲坛嘉宾刘伟见,百家讲坛嘉宾董平等2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做客“重德修文”大讲堂;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走进修文县龙场镇普陀村“重德修文”讲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使基层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同时,修文县把从事阳明文化研究传播的学者、干部、教师、乡贤等组织起来,成立“重德修文”讲师团,统筹安排,自由选题,整体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展“重德修文”宣讲活动2500多场,听众达60000多人次。
三、“重德修文”润物无声喜结善果
修文县将“重德修文”作为全县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落细落小落实,有机融入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润物无声,取得了初步成效。“重德修文”正在全县不断的深入,得到普遍认同,已形成修文县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的一道风景、一张名片。“重德修文”走进干部职工心中,领导干部心态安宁从容、淡泊名利,勇敢面对挫折、战胜困难,胸怀坦荡、言行一致,心存敬畏、躬身笃行。走进市民心中,让市民更加遵德守礼、崇德向善,过去老百姓怕当先进羞于出人头地,现在乡村“积德榜”上先进典型人物和身边好人层出不穷。如,小箐乡白果组村民传承阳明先生的“南赣乡约”,探索当代村民自治管理的新途径,建设美丽乡村,山寨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谷堡乡猕猴桃种植户传承阳明先生的“致良知”精神,种良心果,种优质果,千里追回客户运走的次果。桃源八寨是修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是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村民秉承长征精神,在学习中提出“坚韧不拔、厚德善良”的村寨精神,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边远村寨过去有媳妇进门十几年不喊公婆的现象,大讲堂把孝道、礼节、风尚讲到了百姓心坎上,使村民自觉践行和传承中国传统孝道。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寨老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桃源八寨”为试点正在进行乡贤制度化的探索。以前每次宣讲要提前发通知,要求大家去听;现在每次只要发出海报,无需组织,上有八旬老人、下有中小学生自愿走进“重德修文”讲堂,接受道德洗礼。
知行合一践行价值观。“重德修文”大讲堂开讲以来,新华社、人民网、腾讯网、凤凰网、东方网等媒体持续进行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山东、湖北、广西、江苏、江西、广东、重庆等地先后有组织团队前来观摩交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制,推进“重德修文”常态化;进一步创新讲堂形式,推进“重德修文”群众化;进一步加大“知行模范”创建力度,推进“重德修文”教育化。同时,我们将把阳明思想的当代价值作为一种追求加以研究和运用,并不断引向深入,使之在推动经济转型、社会建设和文化发展上产生新的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