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扶贫队长宋敏:苗族乡亲们认下了这个“兄弟”

来源:红网 作者:王敏 编辑:陈佳婕 2016-09-05 09:03: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委组织部驻让烈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敏(中)。

扎起裤腿的黑色运动裤、灰蒙蒙沾满泥土的塑料凉鞋,再加上一个蓝色布料的文件夹,宋敏更像是村里的会计,精打细算地花着有限的扶贫资金。

让烈村地处高山峡谷,四面环山。航拍/王矾

 

  红网专题:新长征路上——红网大型网络扶贫系列活动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花垣县让烈村:高寒山区来“远亲” 悬崖上的苗寨焕生机
       放羊路上不再“牛屎”相伴
       扶贫日记:科研工作与农民致富应紧密结合
       花垣县:强力推进“十项工程” 打造精准脱贫“升级版”

  视频:[新长征路上]花垣县双龙镇让烈村

  评论:一条水泥路为让烈村按下致富快进键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湘西花垣报道

  “让烈村地处高山峡谷,苗寨四面环山,村民开门见山,贫困户‘望山兴叹’。”

  驻村伊始,湖南省委组织部驻让烈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宋敏写下了他对让烈村的第一印象,言辞中他道出的是贫困户的心声,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心声。

  舍弃城市的舒适,告别家庭的温馨,来到峡谷深处的苗寨山乡扶贫,面对一众老弱妇孺,艰险山路、稀少的土地以及几乎没有的基础设施,多少个夜晚,宋敏在失眠中度过。

  白T恤、扎起裤腿的黑色运动裤、灰蒙蒙沾满泥土的塑料凉鞋,再加上一个蓝色布料的文件夹,这个戴着眼镜的“扶贫队长”更像是村里的会计,精打细算地花着有限的扶贫资金。短短一年半的时间,41户贫困户顺利脱贫,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不断“造血”、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900元增至2600元、村集体经济由零跃向20万。

  村民富了,路通了,房子建起来了,这些表象改变的背后,所有人都在想,让烈村究竟变了什么?

  “他改变了我们的观念,‘要我富’变‘我要富’”,“他看得起我们,挽起裤腿和我们一起上山干活”。没架子、接地气,跟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让苗族乡亲们认下了这个兄弟。

  一件件实事改变了村民的态度

  让烈村,位于素有“湘楚西南门户”之称的湘西州花垣县,全村辖让烈、牛角、岩门3个自然寨,与“雾中苗寨”金龙村鸡犬相闻,隔崖相望,距离“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仅14公里,全村98%的人口为苗族。驱车从长沙出发,走包茂高速,从矮寨高速口下,再到让烈村总共需要近6个小时。

  早上八点半,踏着青石板路,走在被青山农田环绕的小路上,宋敏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让烈的风土人情以及产业发展情况。旁边不时有村民走过,热情邀请,“宋队长,来我家里吃个饭吧。”“家里歇歇脚,喝杯茶吧。”

  “村民们喜欢宋队长,宋队长在这里的扶贫工作一定很是顺畅。”听到这样话,宋敏不自觉地苦笑。一旁的村支书龙远云说起了截然不同的过去。

  工作队去年4月刚进村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们到得稀稀拉拉,会上还会言辞激烈地跟乡干部、村干部直接拍桌子叫板;村上修路,个别被占了些许田地的村民固执阻工,一阻就是好几个月;成立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大多数观望,没看到钱坚决“不开窍”……

  “苗族乡亲们淳朴,思考问题比较直接。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他们才会放心大胆跟着扶贫队干。”深谙此道的宋敏转变思路,大兴产业之前,他决定先解决村民们最眼前的难处。

  33栋苗族特色民居改造、126栋老旧危房改造、家家户户通青石板路、自来水接到家、新电网实现全覆盖……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实事改变了村民们的出行、生产和生活条件,也让村民们明白了扶贫队的决心。

  就这样,在村民们的齐心共创下,村里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展开,掀起了建设热潮。宋敏印象最深的事:村里修路,村支部带领党员群众上山砍青,82岁的老党员龙凤戈积极响应,考虑到他年纪太大,村支书不让他去,无奈之下,老人说了一句话“你们不让我去,我给你们磨刀总可以吧”。这句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带领村民用柴刀一刀刀砍出致富山道

  在高山烟叶基地,看着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长势旺盛的烟叶,我们明显感觉到了村干部们的激动。

  村支书龙远云告诉我们,去年7月8日,湖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开朗到村里走访慰问,宋敏跟郭部长汇报准备建设一个500亩的烟叶基地时,那时还只能站在山脚手指着山上跟郭部长比划着汇报。

  为了设计交通线路、开辟烤烟基地,宋敏和村干部一起,拿着柴刀,一刀一刀地砍出一条羊肠小道,设计烟叶基路、确定烟叶基地。

  短短的8个月时间,从山脚新建一条2公里的烟基路直达山顶,连续30多次带领村干部到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流转近500亩土地,寒冬腊月还在协调国土部门组织施工队上山加班加点平整土地。

  如今,烟叶合作社带动53个贫困人口发展烟叶生产,每个贫困人口今年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

  全村79户贫困家庭都走了数遍

  “早上村民们要上山劳作,只有晚上才能在家里找到他们。”为了了解村里贫困人口的情况,宋敏只能入夜后到村民家里座谈。一户户摸家底,问收入,与群众面对面分析致贫原因,有针对性为每一户制定帮扶措施,确定具体脱贫办法和时间步骤。这一年半来,全村79户贫困家庭他都走了数遍,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刚开始时,因为言语不通,宋敏需要村干部带着前往,后来,他就经常一个人,散着步,迎着月光,一家家敲门过去,“刚来时,老百姓家里就一个大爷或老奶奶在家,我听不懂苗语,他(也)听不懂普通话,我就不说话,就看着他们笑,传递出我的善意就可以了。现在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苗语,沟通比原来好多了。”

  细致的摸底也为更为细化的扶贫措施奠定了基础。扶贫队根据贫困户的情况将帮扶措施细化为“六个一批”,即:劳务输出一批;产业扶持一批,细分为养殖业、烟叶、中药材、辣椒;低保兜底一批;委托帮扶一批;慈善助学一批;大病救助一批。对留守在家的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和一技之长的扶持产业发展,劳动能力不强且缺乏技术的在合作社务工取得劳务收入,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获取资产收益。

  跑项目跑资金,引进知名企业参与扶贫

  除了驻村推进各项目实施,宋敏还需要在外奔波,跑资金,跑项目。

  去年他积极与花垣县国土局、安监局协调,建设村石材厂,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就收入10万元,有效改变了过去村集体经济为零,村里“无钱办事”的被动局面。

  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省委组织部部务会的大力支持下,又先后引进了省建工集团、开源集团、步步高集团等省内知名企业参与让烈村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产业扶贫工作。

  最近,他又在谋划着在岩门寨的荒山上建一座小型的光伏发电站。

  宋敏介绍,这座发电站年均发电量可达6万度左右,年均收益7万元,稳定收益25年以上。同时,该项目能够每年节约燃煤20.7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30吨,减少粉尘灰渣排放8.32吨,既是一项造福当地百姓的扶贫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造福后代的环保生态工程。

  “我们计划是国庆节建成和并网发电!”第二天一大早,宋敏就要马不停蹄地赶往长沙的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讨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事宜,说起项目,他眼神里总是闪现着希望的火光。

  夜幕降临,被沉寂笼罩的小屋透出一丝灯光,仍然穿着白色上衣,卷着裤腿的宋敏拖着疲惫的身躯独守在这里,梳理着工作的思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他,还有很多事要干,让烈村,还有很多事需要他和他的团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