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网络媒体走转改】航拍连城培田:红色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和谐共融

来源:新华网 作者:刘默涵 李琛 编辑:redcloud 2016-09-02 16:27:02
时刻新闻
—分享—

培田古村落始建于元朝时期,明末清初进入鼎盛时期。现有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吴氏宗祠、六处书院、两道跨街牌坊,四座庵庙道观,和一条千米长街组成的古名居群落,总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图为培田村航拍图。

培田古村落始建于元朝时期,明末清初进入鼎盛时期。现有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吴氏宗祠、六处书院、两道跨街牌坊,四座庵庙道观,和一条千米长街组成的古名居群落,总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图为培田村航拍图。

2000年左右,连城县发展地方旅游产业,培田村作为全国知名的古村落开启了重生之路。2008年起,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对培田村民居进行逐步修缮和完善,在“最少干预、自然和谐、保持风貌”的规划和保护下,这座古村面貌焕然一新。图为一处修缮后的古村宅邸。

与培田古村落一桥之隔处,有一排规整的徽派别墅。新村现规划两期,现有住户150户,解决当地文物保护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矛盾。图为新村与古村落隔水相望。

培田新村现规划两期,有住户150户,解决了当地文物保护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矛盾。图为徽派风格的培田新村别墅群俯拍图。

  新华网福州9月1日电(刘默涵 李琛)走进福建省连城县培田村,好像走进了一首田园诗里:深深庭院、幽幽小巷、袅袅炊烟、畦畦稻田……这座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之一、曾经是红军驻扎地的红色古村落,正在原生态保护和商业化开发之间,努力寻找自己的“平衡点”。

  培田古村落始建于元朝时期,明末清初进入鼎盛时期,是一个紧密有序、错落有致、布局科学合理的古民居建筑群,曾被誉为“民间故宫”、“客家庄园”。现仍存有30幢华屋、21座宗祠、6处书院、2道跨街牌坊、4座庵庙道观和1条千米长街组成,总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由于82年前红军驻扎时留下的大量红色遗迹,这里还成了游客眼里的“红色古村落”。

  2000年左右,连城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为培田古村落开启了重生之路。在“最少干预、自然和谐、保持风貌”规划方案的保护下,培田村整体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而村民们的生活并未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古村落也依然保持着客家人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财气,2015年,游客已达15万人左右。

  如今在培田村,60多家农家乐应运而生,观光农业也风生水起。村里人均年收入已接近万元,基本实现了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2015年,培田村吸引全国游客达到15万人左右,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财气。图为当地村民销售的手工玩具。

2015年,培田村吸引全国游客达到15万人左右,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和财气。图为一位摆摊老人在整理竹蜻蜓。

连城县培田村,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之一。过去几年,它在原生态保护和商业化开发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图为培田村村口的“恩荣”牌坊。

培田村在原生态保护和商业化开发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点”。村民们的生活并未因旅游开发而有太多影响,依然保有原汁原味的客家人的生活场景。图为一名老人在制作摇扇。

培田古村落始建于元朝时期,明末清初进入鼎盛时期。现有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吴氏宗祠、六处书院、两道跨街牌坊,四座庵庙道观,和一条千米长街组成的古名居群落,总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图为培田古街。

培田古村落始建于元朝时期,明末清初进入鼎盛时期。现有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吴氏宗祠、六处书院、两道跨街牌坊,四座庵庙道观,和一条千米长街组成的古名居群落,总面积约七万多平方米。图为延公祠。

培田新村现规划两期,有住户150户,解决了当地文物保护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矛盾。图为徽派风格的培田新村别墅群。

与培田古村落一桥之隔处,有一排规整的徽派别墅。新村现规划两期,有住户150户,解决了当地文物保护与村民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矛盾。图为新村与古村落相映成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