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看淡金牌是包容,平时功夫不可缺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夏熊飞 2016-08-18 23:23:46
时刻新闻
—分享—

  里约奥运赛程过半,相较以往,除了比赛选手千锤百炼后的赛场绽放外,这届奥运观众也越来越包容理性。随着国民“唯金牌论”“金牌至上”理念的消退,每一个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都受到了足够的尊重。

  众所周知,奥运赛场本就是一个群“星”逐鹿的地方,心态、状态、实力都是可以影响比赛的因素,加上奥运赛场自身的附加值,运动员摘金夺银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观众对“金牌情结”的淡化无疑也会给运动员减少压力,不再苛求金牌也是一种无形的“加油之声”。

  那么,观众对于金牌的坦然与淡定,是否就意味着金牌不再重要呢?孙杨200米遗憾摘银时流下眼泪、斐济历史首金时举国欢腾、德国小将托巴为了让全队晋级带着伤完成鞍马项目、女排苦战逆转进四强时舆论热赞,这些瞬间都阐释着当金牌与为国争光联系起来时,金牌仍然值得运动员不懈追求、不断超越。

  因为金牌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我们在传统优势项目上身体力行付出的努力;也可以照出我们在优势项目上遗憾出局、金牌“旁落”暴露的问题;可以照出连续几届奥运成功卫冕的稳定与坚守;也可以照出屈居第二时与领先者的现实差距……

  网球巨星纳达尔曾说过:“没有人会对冠军不狂热,但我告诉自己,我要的只是打出最好的网球,至于他所带来的冠军,那都是上天的恩赐。”随着比赛进行,我们可以发现,“飞鱼”“飞人”网罗了一大批粉丝,赢得了世界喝彩,靠的就是实力和对比赛的享受。这种敢于拼搏、追求卓越的情怀,在当代体育竞技中仍然受用和值得借鉴。

  其实,运动员拥有“金牌情结”本就是人之常情,甚至对于有的运动员,“金牌值得用一生去追求。”需要区分的是,运动员对金牌的追求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技规则,那些变味失色的体育成绩观乃至政绩观——为了金牌不择手段、恶语相向、投机取巧、以身试法的做法应该被“驱逐出场”。

  而观众“金牌情结”的淡化,是对运动员四年磨一剑的肯定与保护,这种信任,意味着运动员更要向着金牌不断攀登、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不断前进。相比往届,这届奥运会的半程金牌数也创造了一个低谷,一方面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处于更新换代阶段,全民体育仍未彻底普及、竞技体育的基础仍不牢固;另一方面暴露出一些优势项目上运动员的努力和拼劲不足。

  所谓“看淡金牌是包容,平时功夫不可缺”,运动员在享受比赛的同时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训练。这届奥运会有一个令人无法忘怀的举重选手叫孟苏平,不只是她斩获了女子举重75公斤以上级金牌,更重要的是她赛前一周才被临阵召唤加入奥运军团,而金牌的背后是她在安徽老家每天坚持训练的挥汗如雨。

  我们不怕失掉金牌,就怕运动员失掉那种勇攀高峰的锐意进取精神。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奥运赛场本就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地方,没有扎实的训练即便使出洪荒之力恐怕也难以望到对手项背。

  文/强德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