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17日发表署名为吴雨霏撰写的题为《中国杭州G20推动绿色金融正当时》的文章。文章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将环境影响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作为重要的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模式应运而生,逐渐受到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重视。
今年G20峰会将于9月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轮值主席国的中国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下,首次将绿色金融纳为G20峰会重点议题进行探讨。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于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的决心,也顺应了世界落实《巴黎协议》目标的呼声,推动实现气候、环境方面的全球合作。
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全世界对于气候与环境的关注开始从民间运动上升到政府间谈判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绿色低碳的概念也逐渐开始融入到包括金融在内的经济部门发展中。2015年年末,196个缔约方聚集在法国巴黎达成了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协定《巴黎协议》。这标志着气候环境议题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将共同致力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巴黎协议》不仅设立了控制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2摄氏度之内的理想目标,也关注到了实现目标所需的资金、技术支持等问题。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网采访时候表示,中国选择在此次G20峰会上将绿色金融作为重点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总体上看到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方面,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气候、环境问题,并切实地采取行动落实自主贡献预案,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加强环保不仅仅只是成本,其实也同时为经济打开了盈利之门,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奠定商业基础。
然而,全球尚未走出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下行,全球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鲁政委认为,各国政府财政上捉襟见肘是对绿色金融发展最大的挑战。一方面,作为绿色资金和技术主要提供者的发达经济体财力远不如过去,在技术方面则不愿意免费或低成本转让绿色技术,而是希望绿色技术能够提高盈利水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实施多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家负债过高,也没有能力承担发达经济体这些减排技术的成本,不能很好地实现绿色发展。由此导致现在环境领域资金和技术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成为发展相关产业的最大阻碍。根据2016年5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到2050年将达到每年2800~5000亿美元,筹措绿色资金仍然任重而道远。
[NextPage]中国引领世界绿色金融发展
除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鲁政委认为,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国内机遇在于全民已较强烈的环保意识对于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商业的促进作用。虽然中国的全民环保意识虽然启蒙较晚,但是在雾霾等公共环境问题的直观刺激下,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对环境改善更为迫切的需求和由此所凝聚的社会共识,需求和共识意味着人们愿意为环境付费,由此不仅影响了政府政策导向,给予了政府政策执行的动力,也奠定了商业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环保社会公共意识的推动下,中国正在采取切实的行动,落实《巴黎协议》的自主贡献预案,也同时自觉地成为了世界绿色金融的引领者,这为在G20平台上推广绿色金融打下基础。中国不仅在国家宏观层面将绿色发展写入了“十三五”规划,而且正在努力建设绿色金融体系,并取得了很大成果。首先,中国正在努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绿债市场,绿色债券发行量全球第一,达549亿元,占全球29.3%,全年发行量有望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全球总量相当。其次,中国计划在明年建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很可能将超越欧盟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此外,中国也在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投资,特别是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根据《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融资额约为1105.2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总投资额超过美国,大体上相当于欧盟国家的总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在接受采访时候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寻求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在G20峰会上推动绿色金融,一方面是分享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谋划自身乃至世界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中国在G20推动绿色金融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中国此次将绿色金融作为G20的重点议题进行探讨,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和本国经济绿色转型。G20成员国不仅有包括美国在内的传统发达经济体,也有“金砖五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总人口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国土面积占全球的60%,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
鲁政委认为,相比起以自愿为基础,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平台,G20平台更具有执行能力、协同能力以及推动能力,将绿色金融放在G20的平台上探讨将会推动《巴黎协议》目标的逐步落实。他指出,现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技术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发达国家掌握资金和先进技术,而环境相对较好;而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和技术,但是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如何让发达国家的技术惠及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曹和平也认为中国在G20平台上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可以有所作为。他期望在G20平台上,各国能够达成以下共识:首先,在对于像新能源等稀缺性公共品配置上政府的作为能和市场的作用相结合,政府肩负起责任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其次,在项目投资上,发达国家能够在知识产权“敞开心扉”,精诚合作,惠及需求大的发展中国家;再者,在数字智慧经济发展上,各国应该引导投资突破绿色金融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瓶颈,使绿色金融和数字技术相结合;最后,在人才团队上,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绿色金融联系合作体制,培训绿色金融全球治理专业人才。
事实上,2016年1月,在接任主席国不到3个月的时候,中国就倡议、推动成立了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央行担任共同主席,研究各国绿色金融经验,探讨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加强绿色金融的国际合作等问题。该研究小组于7月末向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提交的《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报告中提出的7点建议与曹和平的愿景不谋而合:提供清晰的战略性政策信号与框架;推动绿色金融的自愿原则;扩大能力建设学习网络;支持本地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开展国际合作以推动跨境绿色债券投资;鼓励并推动在环境与金融风险领域的知识共享;改善对绿色金融活动及其影响的评估方法。这7点建议已被央行行长及财长会议采纳,写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即将在G20峰会上得到更深入的讨论,以达成共识。
虽然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国财力有限,但是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全球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绿色金融很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点,中国在G20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