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是“第二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论坛”活动中的发言稿。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田小勇。作者从航道、港口、船舶、综合交通、信息化、制度保障、文化建设7个方面谈了对洞庭湖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的思考。
…………………………………………………………………………………………………………
2016年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内河航运,其中的航道、码头建设,港口和船舶运营,都必定会对长江和洞庭湖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这种绿色发展理念下洞庭湖流域内河航运应该如何发展?下面就这个问题从航道、港口、船舶、综合交通、信息化、制度保障、文化建设7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加快洞庭湖及支流航道建设,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根据《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1-2030年)提出的湖南省内河水运航道建设目标对接湖北的645工程,由水环境治理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联合进行研究,充分论证,采取必要保护措施在保障水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开展环洞庭湖水运航道建设。
加强数字航道建设。借鉴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在环洞庭湖流域航道投放遥测遥控航标、水位遥测遥报终端,研发环湖流域电子航道图系统。在各航道管理处设立监控室,并建立湖区数字航道中心,实现航道要素的动态采集与航道维护管理联网调度。
二、加快绿色内河港口建设
取缔非法老旧码头,整合集并,整合优化港口岸线资源,岸线进行生态修复。进行区域航运资源整合,加快规划和建设主要港口和专业码头,以城陵矶松阳湖新港区建设为龙头,加强岳阳与常德、益阳等内河港口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完善的水运港口体系。强化内河航运污染全过程管理,加强船舶垃圾及油污水接收上岸和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监管,加快现有港口、码头船舶垃圾接收等相关功能的配套设施改造建设。
三、着力推进船舶运力结构调整转型,加快内河船舶绿色能源化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方式,采用经济政策鼓励淘汰老旧船舶、内河船舶绿色能源化改造,加快现有船舶改造为LNG动力船、电动驱动船的试点示范工作,加快研发安全、环保、节能和技术先进的标准船型,大力推进运力结构调整,实施船型标准化。研究加气点和充电设施布局建设,组建LNG燃料供应企业,在内河沿线规划建设水上及陆上加注站。大力推广船舶靠港后使用岸电。
四、大力发展湖区一体化综合交通
湖区要加速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以水运、公路为基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以岳阳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为重点,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以港口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为抓手,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有机协调;以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服务水平;建成“互连贯通、功能完备、无缝对接、安全高效”的湖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五、发展互联网+湖区港航
将互联网概念与技术引入湖区内河航运领域,加快内河船联网建设,加快内河港航信息化管理,完善湖区港航综合管理系统。建立港航网站、短信平台、GPS信息发布、12395呼叫中心等互动平台,加强与船舶的直接交流沟通。推出手机应用“港航服务站”,方便船户获取航行通告、气象水位等信息,推动湖区港口航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快跨区域航运数据交换平台、集装箱内支线信息系统、内河航运信息服务、内河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内河港航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内河水运应急救援平台的建设,以信息服务促进湖区港航物流发展,提升航运经营效率。
六、加快绿色内河航运制度建设
加快内河航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地方法规建设研究,严格内河航运、港口等相关方的污染防治责任,加快试行内河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建立具有法律权威的湖区全流域性航道管理机构,负责全流域范围内航道总体规划、综合开发和日常管理,强化相关政策扶持和综合配套。建立信息通报和沟通协调机制,形成船舶检验部门、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港航管理部门等内河航运污染防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处理和运营管理机制,共同推进绿色内河航运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广绿芯理念,建立生态廊道。
七、加快绿色内河航运文化建设
借助大众媒体、网络平台和移动通信网络平台宣传绿色内河航运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增强内河港口、航运企业、港航从业人员环保意识,宣传绿色内河航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