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中国“书博会”加入“图书IP”能下出什么金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李爱平 编辑:王嫣 2016-08-01 10:18:48
时刻新闻
—分享—

  中新网包头7月30日电 (记者李爱平)39岁的王奕栋正在遭遇“第二十六届中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带来的“悲欣交集”。

  与历届“书博会”相比,“图书IP与影视对话”高峰论坛属于新设项目,并被官方设为“亮点”活动之一,其具体运行尚在探索中。

  王奕栋是本届书博会“图书IP与影视对话”高峰论坛秘书长,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IP概念在美国发端,从《蝙蝠侠》到《哈利波特》及当下的《魔兽》电影,这些成功的“超级IP”,应对中国“文化创意”有所裨益,经过头脑风暴下出金蛋。

  但事实却非如此?业界人士率先对“图书IP”(知识产权)提出要“降温”。

  中南传媒掌舵人龚曙光在书博会开幕前一天与媒体举行见面会时就称,图书IP古已有之,不是新概念。他举例说,将小说《林海雪原》改编成京剧、连环画即是图书IP。

  此后,此类似观点的专家越来越多,让王奕栋仿佛干了一件错事。

  然而,在“图书IP与影视对话”正式启幕后,这一切发生了变化。

  王奕栋说,尽管专家提出“降温”但并未抵制“图书IP”。

  中国谍战小说家麦家,凭借《风声》、《暗算》影视剧的改编,成为“图书IP”受益者。他称“这是未来文化产业的方向之一”。

  龚曙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称,目前中南传媒已与郭敬明团队合作,推出《爵迹》新书四部曲等纸质图书,并在推进IP运营、实现文化传媒领域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合作。

  龚曙光甚至认为,一部好的小说,如果具备转化成影视、漫画、游戏的空间,当然要去培育其中具有可持续性的IP运营模式。

  高晓松则表示,好莱坞电影一年的票房,差不多七成是IP电影,票房前十名的影片都是IP,这很正常。

  “IP是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的一个常规流程。”高晓松指,全世界只要是放量生产,都得依靠这条路,这是大规模产业时的产品线补偿。

  在听过这些专家们“正反两方面”的“头脑风暴”后,王奕栋乐观预言,当下中国每年通过图书、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介发表的作品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这些IP宝藏,都是可以挖掘的。

  本次论坛执行主席朱修阳则认为:“优质的IP就像是一座金矿,必须找对路,才能从里面挖到宝藏;IP也像是一颗有潜力的种子,只有有了阳光雨露,才能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次论坛就是为图书IP发展把脉找路。”王奕栋相信,未来图书IP一定能下出更多的金蛋。但要有序发展,不能一拥而上。(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