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郑宪春:发展洞庭湖的文化旅游应三市联动

来源:红网 作者:郑宪春 编辑:许敏 2016-07-26 10:59:5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本文系“第二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论坛”征文活动中的投稿作品。作者系湖南商学院休闲产业研究所、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郑宪春(上图)。本文原标题为《如何打造洞庭湖的文化旅游品牌》。作者认为,加快发展洞庭湖的文化旅游,常德、益阳、岳阳三市应联动起来,争取湖南省各部门的支持。

 

(洞庭湖渔民一家。)

 

  中国进入21世纪,面临着国家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社会、思想三个方面的转型。为适应新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关键是创新发展。

  在新的时代,旅游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洞庭湖的旅游如何开发建设,事关常德、益阳、岳阳三市,事关湖南省,事关大局。

  怎样认识洞庭湖的文化与自然

  洞庭湖,古为云梦泽的一部分,后随地质变迁,泥沙淤积,长江北部成了湖北之江汉平原;长江之南成为洞庭湖后,在历史过程中,泥沙不断淤积,面积不断缩小。自道光年以来,即缩小了一半。

  洞庭湖周围,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澧县城头山遗址,距今在8000年以上,已出现人类集中居住,并开始种植水稻。在《左传》等文献的记录中,这里是苗人的故乡。三苗与百越、百濮、巴蜀等,构成了中国南方的原居民。其中三苗,在《尚书》《史记》等书中,已有较详细的记载。

  洞庭湖与屈原更是有屈赋可求。屈原南迁,深入沅湘,可能不止一次过洞庭。屈原是第一个用文学的色调描写洞庭湖的诗人,其《九歌》之《湘君》《湘夫人》追怀娥皇、女英,将我们引向尧舜时代。《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以说,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孕育出了屈原赋。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千年之后,将洞庭湖重新推到世人面前。屈原的爱国情怀,范仲淹的忧患意识,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健康的心理。

  洞庭湖如何发展文化旅游

  发展的核心是创新。总体上,单纯的旅游应当向休闲升级,引进文化这一灵魂。具体措施在:

  三市联动,统一规划,分头合作。应抓住洞庭湖已进入到国家开发序列的良机,加快发展洞庭湖的文化旅游,在程序上,三市联动起来,争取湖南省各部门的支持,甚至由湖南省旅游局牵头组织论证、规划及开发。

  招商引资,广开财路,落实项目。内资外资并重,也可立足本地资本,利用贷款或集资等方式,引入资本,投入开发。应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近期项目,中低为主,逐步发展。项目的产品是要顺利进入市场,才会有效益。近期的项目应尽力避免高、大、洋。目标市场应重点定位国内市场。但在规划上,必须留有余地,一旦市场看好,适当引入高档项目,以适应高端市场。

  坚持标准,积极培训,做好管理。旅游行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卫生、方便。在洞庭湖旅游开发中,其设施设备及其自然环境,最终形成服务项目的产品。这些,都需要不断标准化。已有国家标准的,应努力执行。尤其是血吸虫问题,长期以来影响着洞庭湖的开发建设。这个问题既不能过份放大,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没有彻底消灭血吸虫以前,防护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事。管理人才的培养、发现、使用,也关系到洞庭湖文化旅游的发展。

  利用网络,发展电商,开拓市场。除了鼓励各方发展电商之外,应考试建立“洞庭之光”或“洞庭之声”的网站。建站的方式,可由省级部门统一建,也可由益阳、常德、岳阳三市合建,甚至三市以委托方式建设。当今,信息交流、经济文化流动已由网络主宰。

  三市合作,打造文化,促进旅游。其一、三市合作编写乡土教材,用通俗、有趣语言介绍洞庭湖,让教材进三市中小学。其二、组织有关学者整理、发掘有关洞庭湖的资料,以资出版宣传。其三、向张家界学习,探讨推出有关屈原、范仲淹以及洞庭湖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文艺节目,定期推出洞庭诗、歌会。其四,开展体育休闲,可组织环洞庭湖汽车、自行车赛,以及龙舟赛、滑板赛等。

  总之,洞庭湖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甚至经济社会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目前的进展,甚有成效,但也不是很理想。探讨与论证,可提供决策依据。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洞庭湖的开发建设才会合理有序有效地铺开,两个效益才会早日到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