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陆红荣获第20届“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三〇一所四室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研究员陆红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册《习近平告诉青年的10句座右铭:信念、青春和奋斗》。陆红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句话是她第一次阅读时给她震撼最大的,也是感触最深的。
“青年人如何在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的期望和寄语,让我们读出了前进的力量。”如今,这10条座右铭早已被陆红作好标记、注满感悟。陆红说,每次阅读后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有具体事例,有理论话语,值得每位青年去细细感悟学习。
这就是陆红,一位如今担任国家某重点型号系统总体负责人,18年来始终默默奋战在航天航空前沿领域的普通航天人、未来航空航天发展方向的引航者。今年5月,陆红荣获团中央授予的第20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成为对她飞梦蓝天、奉献青春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仰望蓝天 那一片天空是放飞梦想的舞台
在外出上大学之前,陆红一直生活居住在黑龙江伊春市,一座地处中国北疆、覆盖着莽莽林原的山城。
“我从小居住在山区,出门就是连绵不断的山,所以特别向往海阔天空的感觉。”对于陆红而言,儿时最初的仰望和畅想为她以后的人生路萌藏了最初的憧憬。
1994年高考,陆红取得了黑龙江省伊春市全市理科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一个崭新而重要的选择随即摆在面前。面对父母和班主任三方截然不同的报考建议,陆红排除众意,毅然坚决地报选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机设计专业,将儿时的梦想照进了第一缕阳光铺洒的现实之中。
如今,陆红对于自己当年行为的评价是“年少轻狂”。“当时信息闭塞,没有渠道去详细了解飞机设计专业的情况。我的魄力,完全来源于遵循自己的期望和梦想。”陆红坦言,当她就学前第一次到北航航空馆参观时,深深被震撼了,并且产生了对自己的怀疑,这样复杂且高精尖的专业,该如何面对。
大学四年,陆红用勤奋、刻苦换来了一直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三点一线,几乎成为了她每天学习生活的常态。“飞机设计专业,更偏重机械、力学,抽象难懂。包括制图,对空间物体想象的感觉,学起来吃力,成为当时学业上的一个小瓶颈。”最终,陆红用日复一日的空间想象锻炼突破了这个瓶颈,也打牢了从事飞行器设计的基本功。
大学毕业,陆红顺利考入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距离实现梦想又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然而,学校和研究单位截然不同的程序和状态再次困扰了陆红。“在学校,我的身份是学生,基本上会计算会推导,会解题出答案,就可以。但是在研究单位,我的身份是工作人员,需要的是研究能力,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陆红说,最初的不适应是必然的,好在有老师傅的传帮带,能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老师傅手把手指导我们,传授的话语经验都是金玉良言,让我们受益终身。从头到尾策划一个项目,目标一定要明确,先把顶层设计好想明白,然后一步步开展工作,不断深入,按部就班。”陆红觉得,饭要一口一口吃,工作要一件一件做,问题想不通就去找领导讨论,找同事沟通,众人拾柴火焰高,独自一人闷头去干,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往往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工作18年来,陆红早已从当初年华青涩、工作生疏的新人成长为今天年近不惑、历练娴熟的中坚。无论是参与从事飞行器隐身与突防技术研究,还是独立负责国家某重点型号系统总体工作,陆红一直不忘初心、兢兢业业,用自己的勤奋和辛劳践行着儿时的梦想。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研究已经成为陆红的工作常态。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扎根航天 那一座院所是壮大强盛国防梦的堡垒
工作18年来,陆红先后撰写技术报告上百篇,十余项国防专利获得授权,为某型号研制及该型号系统的立项实施和顺利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所在团队于2012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在担任该型号系统总体负责人期间,陆红全面负责飞行器方案论证、关键技术攻关、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个工作。由于是我国某技术领域首次飞行试验,创新性极强,没有任何经验可凭借鉴。
正因为一切都是“原始性创新”,没有参照物,从零开始,陆红及其研究团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在纷繁复杂的前期工作之后,2010年,型号研制进入关键阶段。这一年,陆红策划组织完成了几十项地面大型试验,为后续飞行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春天,为执行飞行试验任务,陆红离开刚刚一岁半的孩子,前往西北戈壁一扎就是两个月。陆红回忆中将这段时期的感受描述为“痛苦”和“低谷”。“由于是国内第一次飞行试验,各方关注度非常高,要求也很高。我作为总体组组长,每天的工作、生活一成不变,早晨7点起床,8点出发,白天忙于试验、开会、与军方协调、汇报,晚上吃完饭,还要开例会、技术讨论、复查、编写分析报告、准备汇报文件,经常是半夜两点之后睡觉,每天休息不到5个小时。”
陆红说,除了身体上的疲惫,更多是源于精神上的压力。“总体负责就像一个管家,方方面面需要衔接沟通协调。因为国家第一次做相关试验,经验欠缺,过程中接连出现问题,如果不想方设法解决,耽误的不仅是试验队的时间,还可能导致飞行试验失败。”
“一天晚上,基地忽然刮起强烈的沙尘暴,宿舍停电停水,我坐在黑屋里,忽然感觉怎么一切都那么不顺,加之想念孩子,身心俱疲,那种感觉简直难以言述。”陆红形容自己当时的精神状态就是“坐立不安”,几乎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多年的工作素养让陆红很快冷静下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路要一步一步走,问题要一个一个去啃。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那么辛苦,必须要咬紧牙关坚持住。”凭借毅力和信心,陆红带领团队最终渡过难关,成功完成了飞行试验。
连续三年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多项技术和研究成果空白,近年来,该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国防科学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对于如今所从事研发的飞行技术,陆红称其为国际上公认的颠覆性技术,代表着航空航天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过程会漫长、遥远,但是其对于国家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的意义重大,一旦成功突破,整个国防态势、国际形势都要发生颠覆性影响和改变。”
工作以来,陆红基本保持着每天8点多到办公室,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家的工作状态。每逢周末,也至少会有一天泡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享受着她热爱的事业。
陆红与创客空间部分成员探讨无人机模型。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 摄
提携青年 那一间创客空间是实现中国梦的摇篮
在三〇一所四室,有一间陆红于2014年亲手创办起来的青年创新工作室,名为“创客空间”。房间不大,却设计、布置的清新而有创意,处处充满了青春、科技的味道。
回顾起创办初衷,陆红认为近几年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青年人打拼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的实战舞台。“像我们所从事的原始创新,特别需要给青年提供一个可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为了紧抓时代机遇,又考虑到现实需求,陆红迅速向航天科工集团申报了成立“创客空间”的想法和规划,并最终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集团第一批青年创新工作室。
据陆红介绍,在研究所200多位职工中,3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70%,而在四室,技术人员年轻化更为明显,平均年龄不到30岁,70%以上都是近三年才参加工作。在陆红看来,青年人思想活跃、理念新颖、勇于开拓,非常适合原始创新工作,但是这些80后、90后同样需要灵感的碰撞和激发。
创办两年来,创客空间成员已经扩至38位,专业书籍增加至600余册,申请立项的各级别重大创新项目已有11个。
陆红说,在创客空间,每周都会不定期举办活动,每个月都有主讲人。“我们经常组织特色多样的主题活动,例如创业对对碰,侧重于成员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术帮帮团,则倾向于于成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青年的创新火花需要不断去激发,而面积不大的创客空间真正成为了陆红团队创意激发和项目培育的前沿阵地。在这里,伴随着浓郁醇香的咖啡,陆红经常和成员们聚焦热点话题、交流科研成果、传承优秀经验,在思想的不断碰撞中激发灵感,为创新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如今,陆红在工作中经常告诉青年要立长志,“在青春大好的时光里,一定要脚踏实地去学习,确定了目标,就下定决心去做,无论条件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也要坚持住。”
作为一名航天人,陆红十分看重青年一代对老一辈航天传统精神的传承,“那么多两弹一星元勋在国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那么艰苦的环境里能够坚持下来,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他们勇于探索、坚韧奋进、敢为一流的精神值得后辈敬仰和学习。”
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需要一辈辈有志青年去继承、去发展,这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青年的担当和责任。
陆红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再次寄语广大青年,提出殷切期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干好本职工作,为国家、民族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