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向着中国梦开拓奋进

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二厚、赵超、张兴军、何雨欣 编辑:高芹 2016-05-11 08:45:10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 题:向着中国梦开拓奋进

  新华社记者陈二厚、赵超、张兴军、何雨欣

  这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发展走向的鲜明揭示;

  这是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指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带领亿万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军中不断开拓前进。

  伟大梦想构筑在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把握之上,彰显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逻辑

  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

  “中国梦 航天梦”,这是中国航天日的主题,中国梦与航天梦相互激荡、交相辉映。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一甲子,浩瀚天穹一次次刻下中国坐标。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中国航天托起新的中国高度。

  梦想,就是理想与追求,就是动力与希望。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鸦片战争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始终不渝追求的梦想。”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

  95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一个崭新的政党、一种科学的理论、一股磅礴的力量紧紧连在一起。

  李君如说,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历史性课题。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性课题更显艰巨。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努力追赶世界前进的步伐,综合国力持续迈上新台阶,国家面貌不断发生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航程。

  “中国梦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说。

  从“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再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和当代发展的时代潮流因梦想而交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信心,来自对现实的准确把握——

  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行进。

  此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正在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中国梦是党中央对目标任务的统摄提升、提炼概括。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而实现中国梦即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奋斗目标距今有30多年,我们已经具备了圆梦的坚实基础和充足条件。”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

  能力,来自对未来的科学布局——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持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承载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理论和实践支撑体系。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新发展理念……有对发展大势的准确判断,有对世界风云的深刻洞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破解时代课题。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韩庆祥认为,“一系列治国理政思想从世情党情国情出发而提升出来,具有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克服短板、精准发力的思想品格,形成了一系列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有力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党。

  党建专家虞云耀说:“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党寄托的殷切期望,是党团结凝聚全国人民的伟大旗帜和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

  伟大梦想建立在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之上,凝聚无穷智慧与强大力量

  “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脱贫工作,了解当地困难群众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询问当地扶贫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效益,同大家一起算脱贫时间账,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进一步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大时代需要大目标,大担当需要大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民族、人民共同构成中国梦的目标主体,如果只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忽略人民幸福是不完整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人民梦的高度统一。”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王香平说。

  马克思说过,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大动力。实现梦想需要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人人平等、人人幸福,这是一种源于中国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

  中国梦象征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理想追求,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

  共同的梦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今年3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接连发生爆炸袭击,56名中国同胞被迫滞留,中国使馆和企业全力帮助他们迅速而安全地撤离。

  “我反复在想,中华民族经历了那么多艰难困苦,能够走到今天,正是因为有着同舟共济、互助克难的民族意志。”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说。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根本前提。历史生动地表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占斌说:“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中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三年多来,从提出“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00余万人;从守住民生底线到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我国民生保障力度不减反增,城镇新增就业屡创新高,建立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从让人民在改革中获益到提高百姓幸福指数,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经济增速,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正在改善……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张宏志表示,“只有把人民梦与国家梦、民族梦结合起来,才能让广大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共同的梦想,最大限度聚合全社会的正能量——

  在内地热心救助车祸中受伤群众的阿不都比拉力·乌斯曼等四位新疆小伙,创办爱心食堂、让孤寡老人吃上热乎饭的云南最美妈妈王兰兰,信守承诺从大城市回侗乡边区行医半世纪的湖南八旬“医生夫妻”杨文钦、扎西志玛,照顾三位瘫痪亲人20年的山东80后好养女秦雅萍……中央文明办每月发布的“中国好人榜”,感动了无数人,引发网民热评热赞。

  有网友留言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他们的善行义举可以延续下去,释放社会正能量。”

  中国梦造福所有中华儿女。中央党校教授洪向华认为,“中国梦以鲜明的中华民族内涵和特质为世人所认知,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承载中华民族未来与希望。”

  如果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汇聚亿万人民智慧与力量、勇气与信心的精神内核。

  “以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是鼓舞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大国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努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这样的行动共同体,为梦想成真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伟大梦想奠基于奋斗精神和开拓勇气,召唤中华儿女团结奋进、苦干实干

  主要经济指标出现积极变化,改革增添发展新动力,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制度保障……今年以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能否起好步事关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也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梦,可望又可及,可知又可行,是长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的统一。”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教授颜晓峰说。

  中国梦,是现代化的一种中国式表达。

  “中国梦集中涵盖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愿景、根本目标、核心理念与独特思想逻辑,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海内与海外、中国与世界的多维互动中,反映和呈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全貌。”华侨大学教授薛秀军说。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中国梦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而需要身体力行。中国梦体现出实践内涵和特质,具有实践路径的自主性、实践过程的长期性和实践方式的有效性。”洪向华说。

  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道路指引——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梦与中国道路是内在关联的,二者具有性质和内涵上的一致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建军说,“一方面,中国梦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照抄照搬其他民族走过的道路,必须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中国梦是通过社会主义实现历史性振兴的梦,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和意蕴。这两方面的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国正在实施的“十三五”规划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罗文东认为,新发展理念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道路新探索的实践经验总结。

  “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挑战和考验,但我们有勇气,也有能力,既不走因循守旧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李君如说。

  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精神支撑——

  初夏时节,浙江嘉兴南湖烟波浩渺,游人如织,那艘象征着中国革命源头的红船依然静静地停泊于此。再有一个多月,红船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

  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到胸怀目标、矢志不渝的长征精神,从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到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从创业奉献的大庆精神到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进的内在动力。

  “民族精神是激发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起直追的精神力量;时代精神是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体现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融汇了亿万人民的个人理想,具有强大的黏合剂、凝聚剂作用。此时,我们实现梦想的力量无比强大,梦想终将照进现实。”武汉大学教授孙来斌说。

  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力量筑就——

  三年前,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三年后,一度严重损毁的道路已畅通平坦,曾经的废墟上盖起了一座座新房,受灾群众安居乐业,一个全新的“芦山”在昔日废墟上崛起。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田锦尘说:“按照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芦山灾后重建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精准扶贫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凝聚这种力量,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教育部高校社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说。

  中央党校教授李民表示:“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历程,既为个人施展才华搭建了时代舞台,也为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机会。能够生活在这个追求梦想的时代,我们是最幸福的人。”

  中国梦,也是中国对现代化的一种世界性表达。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在造福世界人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与世界人民的梦想相交相映,共同指向人类繁荣美好的未来。

  坚定必胜信念,实现复兴伟业。

  向着希望,向着未来,向着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亿万华夏儿女意气风发,奋勇前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