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生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近日,《民生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古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后等历史时期的民生思想与实践,并一并梳理了港澳台地区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民生思想与实践,是首部介绍古今中外民生思想与实践之著作。本文摘录于该书第五章中“改革开放后的民生思想”部分。
1.以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思想和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一切理论和行动的根本指导方针。习近平同志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过程中,始终实践和履行着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民生观的核心和灵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习近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详细阐述了人民对民生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立为自己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二,习近平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责任。习近平强调,新一届领导集体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第三,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表示他将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页。
第四,习近平认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切实做好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每一项工作,使中国共产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以坚持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根本政治立场
习近平同志从历史的维度出发,论证了坚持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习近平总结了政党执政的规律和政权兴亡的重要规律,认识到人心向背最终决定着一个政党或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认为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如果脱离了群众、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注定走向失败,丧失执政资格和执政党地位。习近平从党的地位和党所肩负使命的维度出发,论述了植根于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的必要性。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如果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那么国家就会保持繁荣稳定,人民就会安居乐业。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要适应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做好对群众的组织、宣传、教育和服务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注意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于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他还要求各级党员和干部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要求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不懈地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实践中,认真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十八大后,习近平号召在中国共产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强调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植根于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一直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充分体现了其民生观的丰富内容。
3.以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习近平同志对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说,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系统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他说要教育广大党员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不要弄虚作假,劳民伤财,一味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习近平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领导干部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提出衡量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发展观的标准是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习近平指出了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和根本目的。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地工作;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习近平强调,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努力在为民动真情、谋利出实招中,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习近平强调,要把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关爱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有困难的群众,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4.以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为价值理念和追求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习近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以必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2012年12月13日下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发表讲话,把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实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还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和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习近平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牢记使命,团结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习近平揭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时刻注意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民意,保障人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民生问题,使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民生智库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