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博鳌亚洲论坛这一年度盛会即将在中国海南开幕,在全球经济复苏疲弱之际,亚洲经济的变局与机遇备受瞩目。从结构调整、互联互通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亚洲经济引擎轰鸣牵动世界经济稳健前行,中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亚洲机遇 增长绿洲
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庄巨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尽管2015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增速略有下降,但亚洲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0%。此外,随着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更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
他说,中国在区域内贸易、生产网络、价值链等方面和亚洲其他国家有着紧密联系,中国还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国和来源国。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许多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2014年为例,中国占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的56%。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罗震表示,亚洲的经济表现将继续强于世界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巨大的中国致力于内需驱动经济增长,成为亚洲经济的强大增长引擎。
罗震说,对区域经济而言,应尽快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而论坛“自然而然”是讨论这一贸易安排的重要场合。
印度尼西亚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脆弱且挑战重重的形势下,亚洲经济仍会保持弹性。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亚洲国家需要携手培育创新产业,在这方面中日韩和印度等走在前列。
日本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克认为,论坛对亚洲经济一体化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亚洲范围内以东亚经济和东南亚经济体量最大,同时东亚经济又为重中之重。目前东亚、东南亚经济联系紧密程度非常高,区域贸易蓬勃发展。
应对风险 前景可期
庄巨忠认为,亚洲经济也面临诸多挑战。从短期看,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将给亚洲经济带来外需不振的影响;美国升息不确定性也将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进而影响新兴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在低位徘徊,影响大宗商品出口国。从长期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技术创新等。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知名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说,亚洲新兴经济体应避免产业单极化、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制造业和服务业效益。对中国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内生增长,从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向质量提升型发展模式转型。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对这一过程需要保持耐心。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迪扬科夫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将把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连接起来构建一个大型经济区,还将帮助沿线国家融入全球经济,许多国家会因融入欧亚和全球经济而获益良多。(参与记者:高攀、许缘、马峥、王文、邓茜、徐海静、郑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