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潮平风正千帆竞——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巡礼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作者:文明 编辑:刘飞越 2016-03-12 15:43:27
时刻新闻
—分享—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蓝思科技调研


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在华曙高科调研

  ◆湘声报记者 文明 通讯员 湛建阶 周彬彬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稳中有为、稳中有进,保持了持续向好的态势。

  非公有制经济在湖南发展版图中的地位,可形象地概述为“56789”:实缴税金占全省税收总量的5成多,增加值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成左右,完成投资占全省投资总额的近7成,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省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的8成以上,企业户数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成以上。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非公有制经济有力地撑起了我省经济的“大半河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参天大树”,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潜力和创造力的生力军,为全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进我省“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建设“四个湖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加大政策支持

  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201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

  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着力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助力加油”,为非公经济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省出台的《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湘发〔2014〕5号),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发〔2015〕3号),针对非公企业反映强烈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问题,提出了21个方面的具体意见和50条相应政策,在思想保障、政策保障、要素保障、环境保障、工作保障等方面,为非公经济和小微企业织起了一张发展的“防护网”。

  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202.6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0%。

  2012年至2015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2518.48亿元、14186.06亿元、15896.32亿元、17316.3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56.5%、57.9%、58.8%、59.6%,非公有经济总体保持了健康平稳发展。

  从各行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看,全省非公有制增加值占本行业全部增加值比重超过50%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业(91.8%)、批发零售业(91.3%)、住宿餐饮业(94.9%)、工业(76.0%)和建筑业(52.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这些产业领域的主体和重要力量。

  激发社会活力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贯彻落实国家“民间投资36条”和我省的实施细则,规定除明确向社会公布禁止进入的领域外,其他领域都支持非公有制资本进行投资,把投资的自主权交还给企业。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办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公共领域,省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领域投资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4〕66号)。

  ——对进入微利或非营利性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民间资本,着手建立激励和补贴机制,保证非公有制企业有利可图和愿意进入。

  ——全面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企业年检制度,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逐步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2012年以来,湖南省商会组织得到稳步发展。截止2015年底,全省共有商(协)会组织 4318个,工商联系统共有商会组织1949个,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行业市场,纵向到乡镇街道的宽领域、广覆盖、多层次的组织体系。同时,异地商会发展迅速,现省市两级已发展到238家,其中异地湖南商会202家,异地在湘商会36家,拥有会员企业6万多家,资产总额超过万亿元,吸纳社会就业1000多万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2011年,我省个体工商户为153.67万户,私营企业为21.9万户;2012年,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192.93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总数达24.89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6.4%。

  因受益于工商注册登记改革的影响和“个转企”工作的推动,2013年,我省私营企业户数呈现出“井喷式”增长,达到30.51万户;全省个体工商户为182.68万户,使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数首次突破200万,达到213.19万户。

  2014年和2015年,我省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分别达254.32万户、258.27万户,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2015年,全省有8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中部省份第三,入围门槛从2011年50亿元提高到95.09亿元,整体规模继续扩大。

  推动民间投资和贸易

  投资和进出口总量不断扩大

  2015年9月,中国(湖南)非公有制经济论坛暨海外侨领侨商三湘行活动在长沙举行。仅在开幕式现场,就签约项目30个,总金额237.38亿元,涉及现代服务、先进制造、农业产业化和基层设施建设等领域。

  2015年11月,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七届湘商大会在邵阳举行,95个合同项目在本次大会签约,总投资700亿元;其中,45个重大项目在签约仪式现场签约,总投资550亿元。这些签约项目覆盖了全省14个市州70%以上的县市,涵盖了工业制造业、能源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第三产业等产业门类。

  其实,这只是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加盟湖南、投资湖南、创业湖南、给力湖南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围绕推动民间投资,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我省民间投资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大批项目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开放,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激活明显,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不断强化产业支持,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切实帮助非公企业拓宽资金渠道。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了涉企收费管理,建立了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和涉企收费政策接待日制度,开展了涉企收费专项检查,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进一步加大对侵害非公有制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运用法律武器,切实让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财产权、人身权受到公正保护,防止在司法审判领域对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差别待遇。

  ——营造良好政务环境。严肃查处到非公有制企业“索拿卡要”和侵犯企业合法利益的行为,对不按有关政策办理投资事项,或者存在“门好进、话好听、事仍难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舆论监督和公开曝光,并依法追责。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际完成投资17511.72亿元,比2011年的7602.41亿元增长130.34%,占全省实际完成投资额的比例由66.5%提高到67.5%。其中,非公有制工业投资9529.07亿元,比2011年增长130.49%。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固定资产12719.35亿元,比2011年增长189.94%。非公有制经济施工项目达32745个,比2011年增长77%。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5.4%,成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

  此外,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在内的湖南企业抢抓难得的“走出去”发展机遇,充分利用我省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教人文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在强化对外开放、产业合作、协作交流等方面具备的较强优势,累计在8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企业994个,对外投资连续5年居中部第一。

  2014年,湖南外贸进出口总值310.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23.2%,增速居中部第一。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进出口243.75亿美元,比2011年的73.35亿美元增长232.3%。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非公有制企业共2646家,进出口数量和规模扩大的同时,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5年,在复杂严峻的外贸局面中,虽然湖南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双降”态势,但对外贸易方式格局总体较好,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较为活跃,增速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止2015年11月底,我省民营企业经商务部门核准备案的境外投资企业达982家,中方合同投资额81.9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84%、59.1%。数据显示,我省民营企业已成为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走出去”已成为我省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选择。

  促进税收就业

  社会贡献有目共睹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的税金超过全省税收总额的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2015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1613.90 亿元,比2011年的958.74亿元增长68.33%,总额占全省实缴税金的比重由2011年的53.1%提高到53.5%。其中,实缴国税626.85亿元,比2011年增长36.27%;实缴地税987.05亿元,比2011年增长97.75%。

  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具有吸纳全社会人员就业的巨大优势,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2014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2103万人,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87.9%,比2011年增加0.7个百分点。

  68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对接9800多个行政村,覆盖全省1100多个乡镇1400多万农业人口,实施项目7100多个,投入各类资金450亿元。1370名企业家参与 “情系‘三区’感恩社会光彩行动”,“湖南知名企业家江华行”等15个县市的“感恩行”和“西藏行”、“井冈山行”、“新疆行”系列活动,投入资金28亿元,捐款7500多万元。

  助力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省自主创新的“主推手”。目前全省90%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来自非公有制企业。

  全省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2014年,我省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达到171.79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5.53%。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6.51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的比重为35.28%。

  2014年,我省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34264人,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达到49.97%。申请专利17206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423件,同比增长12.96%、18.81%,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42.5%、43.83%。

  2014年非公有制企业(含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2053家,占高新全部企业数的62.91%,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6713.78亿元,同比增长18.54%,占全省的41.3%;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987.38亿元,同比增长27.54%,占全省的38.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5994.6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省的39.52%;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利税额201.95亿元,占全省的34.86%。

  为推进转型发展,湖南非公有制企业主动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军民融合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加快发展。如华曙高科、源科创新、蓝思科技等对推动湖南“两型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非公有制重点行业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进程加快,企业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得到普及,促进了“两化”深度融合……

  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三大战略,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和产品需求,非公有制经济面临做大做强做优的新机遇,非公有制经济正步入大有作为的新时期。

  稳增长,关键在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潜力在非公有制经济;富民强省,活力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希望在于非公有制经济。被深度激活的“非公”力量,一定会在“十三五”时期再续湖南经济发展新精彩。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