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不是春晚难看,而是看淡春晚

来源:红网 作者:宋潇 编辑:田德政 2016-02-08 20:00:1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一年一度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结束了,但是对于大多数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的人们来说,这场期待已久的晚会似乎还没有开始,就迎来了结局。
  
  大家都停下手头的工作等待着这场别开生面、万众瞩目的“视听盛宴”,可原本满心期待,到最后却落得差评一片,零星点点的赞扬也只是昙花一现,几个月前就在筹备着的春晚,展示在万千中华儿女的却是满屏的老生常谈,倒是观众抢了春晚的镜头,展示出“咻一咻“、“摇一摇”的千姿百态,不知这是春晚的创新还是无奈?
  
  在八点之前,我就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春晚的正式开始,每年都是这样,凭借着对春晚如痴如醉般的认同感,往年吐槽春晚的队伍中,我是基本不参与的,但今年不一样了,我原以为“美猴王”的缺席是春晚预热的前戏,可没想到缺席春晚的不仅是美猴王,还有那份深深积淀着的文化认同感。从开场歌曲到儿童节目,看到的全是一片“高大上”,那些缺少时代感的节目,总是让不尽兴。
  
  事已至此,自然也无法改变春晚档次降低的既定事实。无论是小品《快乐老爸》还是《是谁呢》,每一句台词里充斥的都是平日新闻联播里屡见不鲜的气氛,即使是冯巩和郭冬临这类老一辈的春晚“柱子”也无法将这类词语盘活起来,“小鲜肉”TFboys和马天宇就像是刻意为年轻人准备的念想,可这种念想太短暂,终究还是停留在颜值上,按笔者拙见,并不是这些演员不好,而是整个春晚的节目编排和定位似乎就有些偏向。
  
  一年的365天里,新闻联播陪我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唯一一场风格鲜明的春节联欢晚会却弄得跟超长新闻联播一样,虽然摆出了几个分会场的架子,想要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却显得与主会场的格调与气氛有点格格不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一场盛宴要闹得大家“不欢而散”,也不明白即使春晚满屏槽点,换了一届又一届的导演组还是我行我素?但是我又停下来细细地思考了一番,可能不是导演们不尊重民意,而是面对众口难调,没有人能够一一满足,于是,这就造成了春晚越来越难看,却还是有人看的局面,只是,这样的晚会好像有点变味了,试问:春晚是为了商业利益宣传造势还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展示风采呢?
  
  不难看出,往年春晚人们回味的是节目的经典,而现在,我们看到“春晚”这个美好的回忆正在被一种叫“过度商业化”的病毒侵蚀。不断植入的软广告都让春晚的内涵掉色不少,例如不断被主持人和演员反复提及的支付宝“咻一咻”成为了春晚词汇重复率较高的词语,观众表现出来的也是对春晚的各种吐槽,可能当一台原本精彩高品质的节目被强行植入过多广告,当观众被强行接受广告时,一切也许就都变了味道,大家不再讨论节目的妙笔之处,而在评批广告砸了节目的精彩;节目本身传递的信息被改变,观众潜意识的意愿也被改变了。
  
  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抢红包、打麻将了,归根结底还不就是春晚不够吸引人,正如将春晚和抢红包结合在一起一样,这样的方式也许是大众创新,也许能够让商家和春晚节目组相互得利,也能让观众停下来享受抢红包的乐趣,但是我必须要说一句,无论如何将春晚和抢红包相结合,多少还是有点赚取商业利益的嫌疑,可能这种方式一举多得,但是总感觉有些许轻浮的味道,可能不是春晚变得难看,而是大家都看淡了春晚吧!
  
  毋庸置疑,春晚陪我们走过了这么多年,也留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就算它变得再商业化、严肃化、恶俗化……它都是我们的“孩子”,这个孩子可能在成长的路上走入了“歧途”,可能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院落里的,但是就像电影《老炮儿》里的六爷对自家孩子的管教一样,即使它变得再不伦不类,终归还是我们自己的春晚。
  
  宋潇/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