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普遍认为,杜家毫省长在湖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使命,向中央看齐的意识非常强烈,因而普通话讲得非常到位,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对湖南的省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湖南话讲得非常生动。可以说,省长为湖南人民端出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十三五“套餐”。特别是省长说,展望“十三五”,我们将开创风雷激荡、风生水起的发展局面,既让人倍受鼓舞,又令人感到责任重大。
怎样理解杜家毫省长所说的“风雷激荡、风生水起”?笔者不揣冒昧,谈谈一孔之见。
“风雷激荡”,最早出自于易经中的“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益是卦名。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两相助益,故曰“风雷益”。“益之道”就是: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都知道,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今时代的磅礴的风雷之声,中国和湖南的事情,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另外,我们这些年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偏差,也只有靠全面深化改革去纠正,去廓清,方能不负民望。因此,为改革立威,为改革壮行,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责任担当。当前,我们正攀行在登顶前那险峻的上坡路,改革肯定不是“愉快的郊游”。拿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唯其艰难,才更显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杜家毫省长在报告中,用较多的篇幅描述了湖南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如采取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又如深化户籍和居住证制度改革,实施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购租并举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还譬如,发展政府性基础设施基金,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建立省级股权投资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地方金融类企业做大做强;再譬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等等。这些改革举措,掷地有声,但实施起来确实要让人出几身老汗。加上它们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会伤筋动骨。俗话说,“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实施这些改革,必须要有“捣”和“凿”的精神,同时,我们要有足够的定力。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这些改革的硬骨头,考验着我们持之以恒的决心,催促着我们必须打攻坚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湖南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渡口”,湖南作为我们党领导革命的重要的策源地,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同时,我还感觉到,我们会有更多的获得,我们用湖南的生动的经济发展事例,充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宝库,这也是功德无量的事。
“风生水起”,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是两个渔家兄弟作的一道菜名。现在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在一定的时间里发展得特别快,呈现迅速壮大的趋势。杜家毫省长的报告中,用数字说话,列举了一系列便民惠民的举措。如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开建7条500千伏省内特高压配套线路等主电网项目;加快光纤高速宽带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建成长株潭城际铁路,加快长株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抓紧实施棚改三年计划,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启动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加快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治理“六到农家”,扎实抓好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五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六个落实”……这些举措,不是单纯吸引老百姓的眼球,而是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让老百姓的小康梦想触手可及。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政策和措施一定有强大的生命力。做好这些工作,改革的含金量提高了,人民的获得感加大了,更重要的是破解了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毛细血管的问题,因而出现风生水起的局面,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马克思说:“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时间就是能力等待发展的地盘。”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前后相续的五年规划,迎来了“交接棒”。杜家毫省长在报告中对“十二五”我省稳中有进、量质齐升、转型发展、全面升级的发展局面进行了热烈的点赞,对“十三五”期间,我省在“五大理念”支撑下发展的局面作了详细规划。我想,省长用“风雷激荡”“风生水起”表达对发展局面的期许,确实是最恰当不过了。让我们从时代大逻辑的本身,好好理解省长用词的良苦用心,当好湖南全面小康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
文/龚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