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说到‘围猎官员’,当以山西最为典型。”一位纪委工作人员丁甲(化名)表示,如何接近、控制并俘获官员,是山西老板们在圈子里公开交流的话题,老板们的朋友圈就是与官员有关的“情报”的流通圈(12月27日《中国经营报》)
省部级干部落马7人,省会城市连续三任市委书记、三任公安局长被查……自十八大强势反腐以来,山西官场一直都不“太平”,乃至被定性为“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这定性的“烈度”可谓前所未有,不可谓不严厉。依随腐败而来的是山西经济的“凋敝”,依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山西全省GDP为5814.18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7%,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倒数第二。而引人注意的是,这样的成绩单山西并不是首次交付,2014年山西将GDP增速目标定位9%左右,但是最终只完成了4.9%,不足目标增速的55%。毫无疑问,山西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寒冬,处于最为困难的转型时期。
在我们一般百姓的视角中,山西经济排名出现“断崖式”的掉落过程似乎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轮廓,乃至于直到现在,在部分民众心中,山西仍旧是一个富得流油的省份,山西企业家给人的印象仍是气大财粗的“煤老板”。怎么会突然就面临着经济寒冬呢?这或许不仅仅山西以外省份的疑惑,同是山西民众的疑惑。我们平时看到的经济学分析资料或许多呈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词眼,这些似乎都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原因。但是细究下去,抛却全国整体煤炭资源的形势而言,其经济背后的官商勾结市场生态,恐怕才是致使山西面临经济寒冬的真正罪魁祸首。
正常来说,一个省份存在企业家想方设法向官员行贿从而为自己谋利,客观来说,这算不得令人讶异;但是若一个省份企业家抱起图案来,什么互相交流、“探刺”官员“情报”,甚至安插“卧底”,这就多少令人感到恐怖。粗疏看来,似乎是这些企业家为了自身的谋利从而不择手段,但数量如此巨大的集体性行为,就有必要去反思当地的官场政治生态-何以变得让山西老板抱团去行贿?老板抱团行贿的背后是当地整个官场“生了病”。
应当说,一个省份的经济能否持续稳健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该省份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而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政商关系的处理。如何避免政商关系陷阱、塑造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主体、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一个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一样的平等竞争环境?这是李克强总理执政以来在多个场合特别强调简政放权的主要原因,同是每个省份所应着力的主要方向。而要想使民营企业有活力,首先政治生态要弊革风清,这是经济发展根本之基。而从曝出的新闻看,山西过去在这方面显然是不及格的。
山西因煤而兴,同因煤而困。依据《山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年,山西第一产业生产值较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长3.7%,第三产业增长7%;从数据上看,第三产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越发呈现重要地位,这也符合资源型城市转型趋势。纵观世界各国主要资源型城市的再次勃兴,多都是中途转型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实现再次工业化,摆脱了以资源独大的发展瓶颈。
山西过去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一煤独大”,而腐败行为的严重又致使煤炭行业严重的粗放式、掠夺式经营,在国际煤炭资源形势的冲荡下,加之市场的恶性竞争,终快速走向了衰落。但笔者并不认为山西经济已然到了穷途末路地步,转机往往孕育在危机之中,只要市场可以自由竞争,经济就不会缺乏活力。笔者查询《太原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了解到,2014年太原市第二产业生产值较上年增长1.0%,而第三产业竟然增长了5.1%,这充分表明其实山西的经济结构已然在调整当中。太原作为省会城市,自然有着第三产业发展的天然“环境优势”;不过,只有省会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自然是不够的,其他城市仍需政府提供着适合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的土壤。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当地弊革风清的政治生态基础之上。
文/温琼
“围猎官员”背后的山西经济之殇
来源:红网
作者:温琼
编辑:夏熊飞
2015-12-29 00:04:50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