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唐琼:如何建构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消费体系

来源:红网 作者:唐琼 编辑:程赛 2015-12-28 11:06:3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研究中心讲师,博士 唐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体现了党对农村、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县域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和观光等方向生态农业转型。生态农业消费也逐步成为大部分市民的追求,当前湖南县域生态农业市场消费规模及需求潜力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影响?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消费市场是否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发展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消费市场应采取何种有效应对策略?这些都是当前发展县域生态农业消费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消费市场,将生态、特色、效益三者有机结合,坚持走“绿色环境、特色产业、国际精品、高效经济”的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资源利用率、生态稳定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可持续发展。
  
  从全国来看,湖南的休闲观光农业是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省(市)之一,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目前,湖南全省规模以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已达4000多家,规模较小的农家乐达2万多家,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23万人,营业收入达到38亿元,营业收入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3家。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实现农民就业增收。据统计,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休闲农庄,可实现营业收入1000万元,直接和间接安置300名农民就业,可为1000个农民家庭增收。
  
  【主要困境】
  
  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消费有巨大的消费市场,旺盛的潜在消费需求,但实际上却有效需求不足,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偏低致使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影响了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湖南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减弱消费能力影响县域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影响县域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村公共支出不足抑制居民消费欲望影响县域生态农业发展,使广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实现。
  
  【政策建议】
  
  湖南发展县域生态农业,用消费刺激生产,拉动经济快速发展,需处理城乡之间经济平衡,一方面“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分好蛋糕”。通过提高居民收入重视生态农业消费、加大对县域生态农业的投入、创新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生态农业和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支持生态农业。
  
  对策一:提高居民收入重视生态农业消费
  
  提高居民收入,首先从加大农村贫困扶贫力度开始,中央在2011年底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大幅提高扶贫标准后,贫困人口大有增加,以湖南为例,2012年有908万农村贫困人口,占湖南省总人口7179.9万人的12.65%。2012年,湖南贫困人口最集中、发展相对落后的大湘西地区经济增速偏慢,分别比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低1.4个、0.5个和0.9个百分点。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湘西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要进一步加大武陵山区、罗霄山区等集中连片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格局。加强贫困地区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住房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通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进一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转变消费观念,重视生态农业消费。
  
  对策二:增加对生态农业投入性支出力度
  
  马克思说:“每一种商品只能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它的价值。它能否实现它的价值,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它的价值,这取决于当时市场的状况”。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投入,改善消费环境,完善消费市场,才能使老百姓有钱想花,有钱敢钱,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需要政府给予农业加大投入性支出力度,才能保证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一是加大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是有效的农产品供给。加大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解决资源缺乏困境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是生态农业科技的推广,需要有生态农业科技人才的支持。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差,工作环境不优,缺乏岗位编制等一系列问题,基层留不住高水平的科技技术人员。需政府下决心解决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科技兴农战略,保证生态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大于财政经常性投入力度,逐步增加生态农业科研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例,推动生态农业科技从渐进发展到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增添新的活力。
  
  二是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提高生态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从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开始抓起,关于水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是大江大河大湖的治理,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加快实施“沃土工程”。关于土地设施建设方面,大力培肥地力、实施种子工程、更新换代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品种。关于道路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公路、电网通讯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消费环境。
  
  三是健全完善生态农业保护体系。农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基础地位,解决了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关系着近一半农村居民的收入问题,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市场自发调节可能会造成农业优势资源转向比较利润高的产业,导致生态农业的停滞和落后。政府建立保护生态农业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保护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首先,明确中央政府的保护责任。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财政投入,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承担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地方无力或不适宜承担的支出,如大型生态农业保护工程、大江大河治理、重点农业科技开发项目等等。其次,明确地方政府责任。地方政府重点要建立生态农业科技培训推广机制,组织生态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保障财政支农的资金稳步增加,不得挪向他用。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危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确保农民的合法收入。再次,发挥企业支持生态农业的作用。对于一些大型涉农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引导金融机构给予贷款,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业保险为生态农业提供保障机制,提高农业和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支持企业发展农业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最后,建立农民自我保护机制。发展农业行业组织,让生态农业经营走规模化道路。
  
  对策三:创新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生态农业
  
  信贷消费市场一定程度受流动性约束影响较大,而流动性约束的根源是体制约束。不合理利率、较多的行政管制形成了交易成本加大、垄断定价明显、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要充分调动农村居民信贷消费的积极性,需用金融创新化解流动性约束。农村信贷消费市场有巨大潜力。但由于传统消费的观念影响农村居民的信贷消费需求,加上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不发达,农户的收入预期不稳定等因素。多处农村地区的消费信贷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影响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一是加强宣传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农村居民信贷理念。一般农村居民对新产品接受相对较慢,加大宣传农村消费信贷,让信贷消费的新理念一步一步深入农村居民的心中,改变原来“量入为出”的谨慎消费理念,让农村居民更多的了解信贷消费积极的一面,比如信贷性消费最重要的意义是放大个人的消费或投资能力,一笔100万元的私人资产可用于购买住房,也可以用于投资;一个有益的组合是,先购买住房,然后到银行抵押贷出款用于投资。对个人来说一笔钱办成了两件事。不但个人信用和私人财富得到了积累,社会经济发展也可从这种组合中获得极大的好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贷消费不仅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消费的同时钱还可以再生钱。
  
  二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消费信贷供给。目前,农村的信贷金融服务并不完善,需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现有金融机构的作用。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放宽信贷条件、向中国人民银行多争取支农的贷款等等;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中国地广物博,但自然灾害也较多,自然灾害给“三农”带来的损失较大,一方面减少农村居民的收入,另一方面减少农村居民的消费。建议可以建立政策性较强的国家农业保险公司,与商业性保险公司有区别,不完全受商品竞争的影响,有些经营活动可以纳入政府的农业保障项目。
  
  三是结合当地农村居民需求,创新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农村信贷消费潜力较大,需根据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如车辆消费信贷,主要是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的小汽车、摩托车,生产需要的农用车、农用机械等,这些设备投资较大,许多农村居民无力购买。近年来的惠农政策开始对农村居民购买农机具予以补贴,但许多农村居民因没有启动购买的资金而无法享受优惠政策。车辆消费信贷的开展,能让推动这项惠农政策的覆盖面,促进车辆的消费,更好的服务于生态农业的建设。
  
  对策四:发展农村金融租赁业务支持生态农业
  
  农村金融租赁不同于银行贷款,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服务,具有手续办理相对简便、金融租赁产品形式灵活多样,同时还款方式机动灵活,符合当前农产品由于受季节性和供需关系影响需要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资料的多变形式。虽然农村融资租赁业务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但由于农村金融租赁业务刚刚起步,市场还不完善,挑战与机遇并存,急需弥补市场不足问题。
  
  开展生态农业金融租赁业务,目前可以开展的业务有:(1)农用机器设备租赁业务。比如播种机、脱粒机等大型机器设备,资金投入大,而且具有季节性的特点,一般规模生产,必须购买,但由于农村居民,有些个体户经营的方式,个人投资大型农用机器设备,占用过多资金,必然影响对农业其他投入资金。(2)运输工具设备租赁业务。许多农户丰收后,大量粮谷需要输运,但购买运输车辆投入太大,不少农户希望能以租赁的形式租到运输工具,方便运输。(3)辅助农业生产资料租赁业务。如农户丰收后,粮食苦于没有存储仓库。夏收时节,突遇大雨,晒谷场上的粮食会遭受损失。金融企业或者相关部门可以开展提供闲置房屋作为仓库出租和开展防雨布租赁业务。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研究中心讲师,博士。本文原标题为《湖南深化县域生态农业消费体系研究》,内容有所删减。原文系全省改革进行时的“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特等奖论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