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文艺繁荣发展的湖湘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江之永 编辑:田德政 2015-12-20 12:07:56
时刻新闻
—分享—
  岳麓书院有副对联常引起游客议论,“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吾道南来,原系濂溪一脉”。有人认为这是湖南人典型的夜郎自大、孤芳自赏,也有认为是湖南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生动体现。尽管众说纷纭,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湖南常常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不说群星璀璨的近现代政治人物,就拿文艺这高大上的话题来说,湖南人的文艺识别度也非常高。说起“沈从文的小说,宋祖英的歌声,黄永玉的绘画”,大家就知道这是在描述湘西这片神秘的热土,感受到潇湘的热情、湖南的风采。时光再往上追溯,湖南的人文成就更是成绩斐然,令人侧目:从尝百草创耒耜的炎帝,到天问蹈江而死的屈原,从理学鼻祖的周敦颐,到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王船山,从挽大厦于既倾的曾国藩,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湖南人荡起了一朵朵洁白的浪花,书写了一卷卷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文艺的殿堂里,湖南开风气之先,贡献出蔚为大观的精品力作,湖南人用自己的杰出成果,阐释了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特质。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正进行着伟大复兴中国梦这前无古人的事业,湖南正同全国一起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征程上,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注重文化的力量,需要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伟大的时代,就有责任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来。在这一征程中,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应当责无旁贷,拿出自己应有的担当和气魄来。
  
  笔墨当随时代,文章合为时而作。今天创作文艺作品,当然不是沉湎于旧时的回忆,流连于个体的缠绵,兴奋于虚幻的描述,而是要与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与最广大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体现出我们一贯的担当。正如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在该省文艺繁荣推进会上所强调的,要积极创作有湘味的扛鼎之作。
  
  创造有湘味的作品,解决的是文艺创作地理标识的问题。我们当然不反对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角度创作文艺作品,同时也要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域的,才是全国的”的规律,文艺作品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色。正如只有讲自己的话、讲新鲜的话、讲真实的话,才能吸引听众。只有创造出属于时代、属于湖南、属于中国的作品,人们才会接受、才会认同、才会喜欢。
  
  创造扛鼎之作,解决的是文艺创作产品质量的问题。文艺的发展如同大河奔流,既有波峰,也有波谷。那些为世人公认的文艺高峰期,最醒目的现象、最根本的标识,是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喷涌而出、蔚为大观。
  
  曾经引领无数时代风骚的湖南人,能不能“弄潮儿勇立潮头”,创造出无愧时代的带有湘味的扛鼎之作来,我们充满期待,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