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重庆人宋樵与几位同学参加了“最尴尬晚宴”。宴席由前不久才办完婚礼的老裴发起,受邀参加的几位同学都是既没去参加婚礼也漏送礼金的。其中,2人送完礼就走,剩下4人沉默不语,中途甚至打开电视看起了新闻联播。(12月16日《重庆晚报》)
“新郎请没送礼金同学吃饭,四人沉默看新闻联播”,光是看标题就已经感受到满满的尴尬,这哪儿是晚宴啊,分明就是绝交宴!此新郎可谓极品,没给礼金还特意宴请要礼,真是掉钱眼儿里了,这几位同学情商也是有待提高,没给礼金为何还要赴宴?这场晚宴,真是说不清谁更尴尬。不仅这饭吃得痛苦,这几个哥们的同学情谊怕是从此也到头了,一场好好的婚礼,最后落得友尽,而这一切,竟然都只是因为几百块的结婚礼金。
想起半个月前报道的某女子结婚收完礼金后,因为担心回礼而把未婚同学全部拉黑。这么多同学竟比不上几万块礼金?与其第一万次感叹人情的淡薄,笔者更想吐槽下这万恶的结婚礼金。这几年,关于结婚礼金的新闻越来越多,越来越滑稽:女子婉拒婚礼却被通知“礼金可汇来”;“同学结婚发来支付宝帐号并附上建议价2688”。一场好好的婚礼被礼金弄得乌烟瘴气,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不是享受婚后生活的甜蜜,而是手拿礼单斤斤计较细细盘算:谁送了谁没送,谁送得多谁送得少……这哪儿是见证两人爱情的神圣典礼,分明就是一笔精打细算的世俗生意。有多少朋友因为礼金一夕生了隔阂,又有多少同学因为礼金一夜成了路人!
结婚的人计较自己收到的礼金,未结婚的人恐惧已经送出的礼金,如今,“礼金”已经同“房租”“生活费”一起成为收入不高的年轻人的三大负担。“一个月如果收到一颗红色炸弹就要小心了,如果是两颗,那么这个月基本上是入不敷出了”这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偏偏,如今的结婚礼金还越来越畸形,以前结婚是朋友亲戚送礼,金额也在接受范围之内。但现在,无论什么关系,哪怕只是某次聚会上打了个照面,他结婚你都可能收到请柬,找理由婉拒的话就一个接一个电话地盛情邀请,你铁了心不去,人家还能办出婚礼后特意请你赴宴的事儿。而且这金额还越来越大,一面之交500起,点头之交800起,莫逆之交1000起,生死之交?上不封顶!
虽然笔者非常反感这种用金钱衡量友谊的行为,而且说实话其实也没有几个人喜欢这么做,但奇怪的是,只要涉及结婚礼金,所有人都在不约而同地这么做,原因很简单——结婚礼金的多少代表了你对这个人的重视程度。可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的途径表达情意,只能选择金钱这种最为粗暴简单的方式吗?又想起了“辞职看世界”的老师顾少强,同辞职一样,她的婚礼也是极具情怀。结婚前她对参加婚礼的朋友说:“不要红包,只要书。”这样的婚礼,简单,安宁,纯粹得令人向往。
结婚礼金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让人反感的,相反地,它最初诞生的时候,带着“大同社会与人为善”的美丽光环。远古时代的偏远地区,人们普遍比较穷困,一般人家结婚时都办不起一场婚礼,于是只要有人家结婚,乡亲们就纷纷送去东西帮忙。有时是一只鸡,有时是一瓢米,有时只是一个碗,后来有了钱币,就改成了“送钱”,渐渐地就成了传统。未曾想发展至今,这个曾经“温暖善良”的习俗成为人人为之头疼的恶习。
礼金的诞生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穷困的人们需要它的支持来办一场婚礼,但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存在这种需要。当一种东西不是因为需要而是因为攀比而存在时,就一定会出问题,畸形发展的结婚礼金就是其典型代表。
如果不加反思,继续助长结婚礼金的畸形发展,这次晚宴尴尬的是别人,下次,说不定就是你。
文/杨平
最尴尬晚宴,尴尬了谁?
来源:红网
作者:杨平
编辑:刘艳秋
2015-12-19 00:09:56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