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繁荣湖湘文艺 推进文化强省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薇 编辑:李子璇 2015-12-18 10:12:53
时刻新闻
—分享—
  湖湘文艺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氛围下文艺创作工作者的精神纲领与行动指南。一年多来,广大文艺家们积极践行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创作态度与文艺行业风气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了新面貌、新气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湖南省委结合湖南的文艺实际,制定印发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并召开湖南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以促进湖湘文艺家们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民欢迎和喜爱的文化服务。《实施意见》涵盖了文艺繁荣发展的各个方面与层面,既描绘了宏伟蓝图,又提出了具体要求,提示了工作重点和行动路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湖南文化强省建设与文艺繁荣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全面部署、具体指导,是对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和具体落实,是新世纪湖南文艺工作的规划图和推进路线图,充分显示了省委对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湖湘文艺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在湖南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召开之际,本期《湘江》周刊特推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专辑,请我省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家们畅谈学习《中共湖南省委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的体会与感言,回顾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一年多来,我省文艺界践行讲话精神、促进湖湘文艺繁荣的成绩,为文艺湘军的新征程擂战鼓、壮行色。
  
  湖南日报《湘江》周刊工作室
  
  湖南省文联主席谭仲池:
  
  精心锻造
  
  文艺精品力作
  
  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
  
  ——《实施意见》摘要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如何更好地进行创作,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要面临的问题。省文联主席谭仲池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为谁而创作?第二,如何做到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第三,怎样始终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
  
  谭仲池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而这就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湖南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红色的,有民族的,尤其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湖南奋斗创业的感人故事层出不穷。文艺家们有责任讲好身边的故事,讲好湖南的故事,从而讲好中国的故事。”
  
  文艺家如何才能做到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谭仲池认为,为文艺家们建立起有效的、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很重要。2015年11月9日至13日,省文联组织120名全省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门类文艺家,深入到武陵山片区三个市州11个县市进行采风创作。这是省文联和文艺界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开展文艺扶贫的一个创举。“一路上,文艺家们充分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偏远地区带来的变化,亲身体验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我相信,文艺家们带着深切的情感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与他们关在家中闭门创造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些作品会极其生动而自然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真切期盼。”谭仲池说。
  
  湖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正朝着“文化强省”的方向迈进,需要创作更多能彰显湖湘气派、反映湖南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从“高原”攀登“高峰”,是湖南文艺界要奋斗的目标。谭仲池认为,这既需要文艺家们甘于寂寞、甘于清贫,静下心来创作好的作品,也需要全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建设一支数量庞大、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文艺人才队伍。他介绍,近几年,湖南着力打造“文艺湘军”品牌,重点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文艺名家和文艺领军人物,签约全国文艺名家作为我省文艺特聘专家,成为队伍的领军人物。特别是通过实施文艺人才“三百工程”,采取外出培训和省内培训、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扶持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拔尖文艺人才。这些举措成效显著,近年来从中涌现出不少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谭仲池认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不可能创作出有思想性、有艺术高度的文艺作品。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把最好的精神粮食奉献给人民。
  
  湖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魏委:
  
  创作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
  
  把人民作为文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新期待,创作生产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提供更多人民欢迎和喜爱的文化服务。—《实施意见》摘要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对文艺事业改革发展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艺扶持政策。据省委宣传部巡视员魏委介绍,国家艺术基金对文艺创作和文艺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空前,我省今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达2000多万元。魏委说,湖南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繁荣文艺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首先是要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切实改变文艺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魏委说,湖南将精心组织实施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科学制定文艺创作生产规划,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促进重点项目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力争实现每个文艺门类每年有2至4部作品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完善文艺扶持政策,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财政投入,加大对文学艺术重点报刊、重点网络文艺网站的扶持。
  
  魏委说:“今后,除了实施好‘名师传艺’工程、‘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外,还将争取出台更多推动我省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措施和办法,力争全面振兴湘剧、花鼓戏等地方剧种。”加大对国有文艺院团的财政投入,除了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经费每年投入1500万元外,湖南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基金会也将对文艺院团创作、演出予以积极扶持,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组织好“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剧目巡演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魏委认为,应该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为基本标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艺评价体系。建立群众需求信息、建议征询、意见反馈渠道。完善影视剧、文艺演出、美术和文艺类出版物等创造生产的立项、采购、评审标准,完善文艺作品推介传播等环节的评估标准,增强文艺评奖的公开性和群众认可度。
  
  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朱建纲:
  
  没有厚实的生活底子,
  
  咀嚼不出生活的原汁原味
  
  大力推进文艺创新。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致胜,提高文艺原创能力。
  
  ——《实施意见》摘要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湖南的影视、出版要如何发展,文艺家要如何出精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朱建纲近日接受了湖南日报记者采访。
  
  “文艺是人民生活的集中提炼和艺术表达。”朱建纲说,人民对生活的基本态度,来自于价值观,而文艺作品对生活的提炼和表达,很大程度是在传递价值观。重视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最根本的作用在于形成全社会共有的价值观。
  
  朱建纲说,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民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百姓吃得饱了,穿得暖了,住得宽了,走得快了,内心却仍然不高兴,原因就是主流价值观的缺失。这更需要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无愧于时代、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
  
  而现实状况是,一方面的确创造了许多好作品。曾经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一度“占领”了中国的电视屏幕。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电视剧、电影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已经迎头赶上。朱建纲说,近20年来,中国在电视剧、电影的生产,在广播电视事业和出版业的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每年可以生产几万部电视剧,出版40多万种图书,今年全国电影票房已超过400亿元,这些都为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文艺创作中,还是有低俗、媚俗、恶俗的东西存在,有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的作品存在。尤其是紧跟中央号角、紧贴时代脉搏的作品不多,能立得住、留得下、传得久的精品不够。
  
  朱建纲认为,没有产生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人们步履匆匆,主要是浅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很难用心去倾听时代的声音,用心感悟最好的作品。其次,作家和艺术家深入生活、潜心研究的精神在缺失。周立波写《山乡巨变》,在益阳老家生活了10年。没有厚实的生活底子,咀嚼不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就不可能提炼、塑造出时代的精神,就把握不到本质的东西。
  
  在朱建纲看来,艺术作品就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形象表达,艺术和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艺术家作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要担当起塑魂铸魂的责任,把最好、最美的东西用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生动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湖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晖: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
  
  坚持服务群众,推进文化惠民。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强文化基础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加强基层文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实施意见》摘要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12月18日,湖南省将召开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省文化厅厅长李晖表示,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重大举措。
  
  李晖说,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保障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作为服务对象和表现主体。引导文艺工作者自觉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顺应人民文化生活的新期盼,新期待,创作生产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提供更多人民欢迎和喜爱的文化服务。为此,湖南省文化厅实施了一系列切实举措,探索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长效机制,激发了全省上下的艺术创作热情。
  
  一是立足长远,制订满足人民需求的艺术创作规划。出台《湖南省2015—2020年舞台艺术创作生产规划》,把出精品、出人才作为考核文化工作的重要指标。
  
  二是取材于民,创作人民喜爱的舞台精品。自去年以来,湖南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了41台大戏,其中60%是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还建立了首批32个文艺创作基地,为艺术家提供更多深入基层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机会。
  
  三是创新模式,将舞台艺术交给人民评判和鉴赏。今年湖南开先河,面向全国招聘观众评委10人,为舞台作品把脉。此外,今年湖南省文化厅还组建了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聘请李谷一等142位艺术家担任委员,为湖南舞台艺术剧目创作把关定向。
  
  四是人民为本,群众共享艺术精品。组织“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至12月底完成219场演出。继续开展“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至11月底全省完成惠民演出10291场。第五届湖南艺术节,49台参演精品剧目和新创小戏小品演出,向全省人民免费开放。展演结束后,这些艺术精品将深入农村演出,实行一村一月看一场戏。
  
  五是人才为贵,培养人民需要的人才。启动实施“名师传艺”工程,实行“以戏传艺”、“一带一”的收徒模式,大力培养青年演员。广泛组织文艺院团“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每个省直文艺院团每年至少与3个县级以下文艺团体结成帮扶对子。
  
  六是立足实际,全面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省文化厅牵头起草并由省委省政府两办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的评选及优秀节目巡演,2015年“欢乐潇湘”群众美术、书法、摄影活动等,全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李晖说,湖南省文化厅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长效化。积极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惠及百姓。
  
  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龚爱林:
  
  创作、评论"双轮"驱动,再创辉煌
  
  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对文艺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强化文艺批评的功能,促进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良性互动。——《实施意见》摘要
  
  湖南日报记者 陈薇
  
  多年来,文学湘军创作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坛公认的一支劲旅。占据文学主阵地的小说创作,不仅支撑起了湖南文学大省地位的主体,也构成了文学湘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优秀的文学需要优秀的评论家。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龚爱林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湖南作家要想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小说作品,小说评论与研究必须跟上来。
  
  龚爱林说,湖南文学界不缺名家大家,历年长篇小说创作都涌现过一批既有市场又有口碑的作品。如唐浩明的《曾国藩》、王跃文的《国画》、阎真的《活着之上》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然而,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评论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评论既是文学创作的开路先锋,又是文学创作的坚强后盾。创作和评论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湖南小说的创作和评论要各自发力,“双轮”驱动才能再创辉煌。
  
  在龚爱林看来,拥有湖湘文化背景的湖南作家,天然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气魄,这种品格表现在创作上,就是更注重全方位把握社会的演化进程,乐于从幽深世事和繁琐人情中找到社会律动的脉搏,抒写人性在大时代背景下的艰难变化,以及命运在历史大变革中的载沉载浮。“湖南的作家要立足湖湘文化,弘扬主旋律,继续发扬湖南作家在历史大潮流和社会大变革中的敏锐性,创作一批无愧于时代的大作品。要进一步发扬历史题材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努力打造出脍炙人口的小说精品,以文学的方式讴歌近代以来湖湘儿女在振兴中华、走向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的丰功伟绩,扩大湖湘文化、湖南历史文化名人在全国的影响力。”龚爱林说。
  
  龚爱林表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湖南评论界的话语权。他坦言,湖南曾经推出过“50后”小说家群、“湘军七小虎”、“70后”小说家群、“湘军五少将”等,在全国反响不错。令人遗憾的是,对他们创作的研究没有及时跟上,至今没有对“湘军七小虎”和“湘军五少将”小说创作研究的专著面世,甚至也没有多少系统的研究文章发表。“有‘高原’没‘高峰’,是作家们的责任,而当有了高峰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指认和描述,那就是评论家的责任。如果想让湖南本土小说流传于当代,真正要研究的,应该是找出所有这些小说中的本土特色,即湖湘文化精神。如果真能找出这些小说的湖湘气质和精神,那么,湖南的本土小说就有可能流芳后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