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扬鞭奋蹄 “四个全面”激荡三湘四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邹云、丁文杰、周楠、陈文广、谭畅 编辑:刘飞越 2015-11-20 15:06:15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社记者邹云、丁文杰、周楠、陈文广、谭畅

  千里湘江,奔腾不息;八百里洞庭,波涌连天。

  湖南,这片近现代以来孕育了无数志士仁人、谱写过一曲曲历史壮歌的热土上,新的激情正在迸发!

  扬鞭奋蹄,不甘人后。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找准差距,迅速行动,坚定推进。

  伟大的历史时代,三湘大地上新的行动正在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湖南篇章!

  分类考核

  全面小康的“湖南样本”

  “率先在中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是湖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说。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时湖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5.9%,但存在“两个不平衡”:一是各大指标实现程度不平衡,社会和谐等软指标达到96%以上,经济发展等硬指标只有71%;二是省内区域实现程度不平衡,长株潭达到93%,大湘西只有74%。

  面对全省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基础大不相同的“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该怎么推进呢?湖南省省长杜家毫说:“不能笼统地抓,必须正视差异,分类考核,梯次推进。”

  2013年,湖南省出台专门政策,实行按照分区域布局、分类别考核、分梯次推进,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在指导意见中,全省被划分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四大板块,因地制宜,明确各自的发展重点、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

  此外,湖南还将全省所有县(市区)分成三大类,结合实际分类考评。比如第三类是48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对其考核中就免去了其“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等指标,增加了“贫困发生率”指标。

  作为四大板块中的“排头兵”,长株潭地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是“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向基本现代化迈进,重点以‘两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为引领,提高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走进长沙市雨花区茶园坡社区,环境整洁干净,市民在公园里唱歌跳舞,其乐融融。市民黄建国告诉记者,现在环境优美、看病方便、小孩上学无忧,社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老有所医”成为现实。雨花区区长张能峰介绍,区里每年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最大的福祉。

  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居于末位的大湘西地区,湖南省考核要求“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基本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加大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力度”。

  “我们不跟别人拼招商引资,不拼城市扩张,踏踏实实做好扶贫攻坚,消除贫困,让最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办主任李卫国告诉记者。

  通过精准扶贫,泸溪县农民刘思贤家“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他告诉记者,在党委政府扶持下,自家椪柑种植面积增加,收入提高了。

  在“鱼米之乡”洞庭湖地区,现代农业和环境保护成为“热词”。按考核要求,当地要在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2020年建成全国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洞庭明珠”沅江市的发展生动诠释了这种发展模式。近几年,沅江市关闭约200家造纸厂和苎麻浸洗厂,确保企业、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发展观光农业,打造南洞庭湿地生态旅游,去年一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省里引导我们把环保放在首位,群众纷纷点赞。”沅江市市委书记邓宗祥说。

  大湘南地区由于毗邻珠三角,湖南省要求其重点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平台,加快建成连接粤港澳和东盟的新的经济增长极,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湖南最南端,是老少边穷地区,过去谈小康,干部群众普遍信心不足,近年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江华大变样,引进项目172个,培育了电子信息、稀土新材料等六大产业,新增产能超100亿元,创立小微企业5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瑶族群众龙四毛说:“以前在家里种田,辛辛苦苦也就解决温饱,现在又能家门口打工,又能开店创业,实现全面小康肯定没问题。”

  区域经济学专家朱翔教授认为,有科学的考核体系作“指挥棒”,各县域能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路子。

[NextPage]

  敢为人先

  深化改革的“湖南精神”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南,从来都不缺少改革的精神。

  10月23日,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三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公车、教育、公安、农村土地、公共资源管理体制、省纪委派驻机构等六大改革完成了最后的决策程序,即将付诸实施。

  这是湖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举措。“去年,湖南实施了9大类48项改革,今年正在推进9大类65项改革任务,在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湖南规划要完成的改革多达1007项。”湖南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秦国文说。

  “绝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的起跑线上!”2014年,改革元年,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的讲话,既是对这一轮改革最坚定的动员,亦是最庄严的承诺。

  改革的号角已然吹响,但是对各地来说,起跑线并非“整齐划一”。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湖南的经济基础和改革基础都很薄弱,推进改革的困难和阻力远比想象的大得多。

  以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例,湖南7000多万人口,有2000多个乡镇、4万多个行政村,而经济远比湖南发达的沿海某省,人口比湖南多1000多万,乡镇数只有1800多个,行政村还不到两万个。两相对比,行政成本的多寡、行政效率的高低,一目了然。

  再以财政供养人员为例,同为中部农业省份,湖南的财政供养人员比安徽多100万,按照每个人一年所有开支10万元计算,湖南财政就要多支出1000亿元。

  “面对这么重的改革任务、这么高的改革要求、这么多的攻坚难题,没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是不可能完成的。”徐守盛说。

  对湖南来说,这场改革注定是一场充满挑战的障碍赛、越野赛。既然基础差、底子薄,就必须驽马十驾、笨鸟先飞。

  “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长沙市新设立商事主体15.33万户,同比增长40.9%;新登记市场主体增加就业岗位31万个,9216名大学生、退役军人、下岗人员实现自主创业。”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前不久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湖南将商事制度改革摆在“首发”位置。自2014年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湖南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公示了5.77万条市场主体违法行为。湖南省新登记企业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6.89%和89.14%,增幅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实行阶梯式水电气价、划定生态红线、实施生态补偿、推行政府“两型采购”……依托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湖南在全国率先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出106项原创性改革,既带动了湖南经济快速实现“绿色转型”,更增加了人们对改革的“获得感”,水清了、山绿了、空气好了,老百姓点赞了。

  通过图变求新,近年来,湖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2006年至2013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从业人数超百万。2013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湖南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

  优化整合资源、推进以国有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让“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等文化品牌越来越响亮。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湖南省明确了未来7年的改革任务,共涉及15个大项、60个小项改革任务。

  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文化体制、撤乡并镇、公安、农村土地等改革……今年以来,湖南的各项改革更如千帆竞逐,万箭齐发。

  秦国文介绍,改革之初,湖南省就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实行“全常委”模式,成立了9个改革专项领导小组,组长全部由省委常委担任。

  此外,湖南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省改革统筹协调工作,并对各项改革进度进行督查评估。在推进改革方面,湖南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政策,率先建立了“改革督办专员库”,参照巡视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派员进行专项督查或全面督查,形成强有力的改革推进机制。

[NextPage]

  法治湖南

  依法治省的“湖南名片”

  “以前不少干部觉得只要是为了群众利益,做法在程序上细节不完善,法规上稍有突破无关轻重,但如今决策、执行都必须依法依规,不敢有半点马虎。”郴州一名乡镇干部如此感叹。

  基层干部心态上的变化,印证了湖南建设法治政府的进步,也是湖南依法治省的一个缩影。

  早在2008年,湖南省就出台了我国首部系统规范行政程序的地方政府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此后,《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等一系列重要规章的先后颁布,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法治湖南’是湖南的一张名片,其‘样本意义’在我国法治建设历程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到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湖南省委法治办副主任、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说。

  只有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更加顺畅地推进全面依法治省,这是法治湖南设计者们和各级干部的共识。

  为此,湖南2014年出台了《湖南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作为总蓝本,继续探索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对党委依法执政、人大依法履职、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进行“自我限权”,让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运行。

  其中,湖南严格执行《省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实施书记末尾表态制,并将法律咨询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倡导党委常委会开门开会,推动党委决策开门听证,抓《湖南省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的落实,把住党委决策这道关。

  在立法层面,则完善立法制度,不仅建立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机制,还健全了立法协商制度,探索建立专家学者、有法治实践经验人员等参与立法咨询专家库,提出了61名专家建议名单。拓展工作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法规草案的修改、审议情况都在媒体上公布,并通过各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律师对《湖南省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办法(草案)》高度评价:“这对于提高立法、执法水平和社会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大有益处。”

  好的设计必须要有好的执行,尤其重要的是要抓住、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2014年,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司法厅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并健全了领导干部年终述法考评制度。自此,领导干部年终除了述职、述廉外,还必须述法。

  记者查看《年度考核民主测评表》发现,“学法用法和推进法治建设情况”评价已成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成为干部考察考核、奖励表扬和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在今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湖南省委举办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市厅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徐守盛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中要当好关键少数,抓住关键环节,发挥关键作用。

  “培养公民对于法律的信仰,也是依法治省的必有之意”。湖南省司法厅法制宣传处副处长肖忠华介绍,湖南一方面大力推进政务、司法公开,让群众掌握充分信息;一方面则以媒体报道、法制学校、法律顾问等各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营造“全民守法”大环境。

  资兴市则更进一步,自2014年以来就在全市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政府给我们村配的法律顾问让我们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法规,还给我们免费法律帮助。”程水镇石鼓村村民宋晓仁说,现在村里人有了纠纷不再是一味的上访,而是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记者采访发现,在深入推进法治湖南建设的过程中,公众不仅在维权方面更多的倾向采取法律手段,还广泛参与治安巡逻防范、社会网格化服务。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全省进京非正常上访中涉法涉诉占比由53%降为22%。

[NextPage]

  寸步不让

  从严治党的“湖南实践”

  2013年4月9日,湖南省委决定成立专案组,对衡阳市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选举省人大代表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启动全面调查。在党中央、中央协调指导小组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湖南省委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法依纪,敢于担当,对案件组织实施了强有力的调查处理。749名省、市、县(区)人大代表资格被依法宣布无效或依法终止;466人受党纪政纪处分;69人被刑事立案并依法判决。

  这是湖南从严治党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严字当头,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在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肃党内生活、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提供了根本保证。

  湖南省委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首要任务,确保政治纪律严起来,政治规矩立起来。近年,湖南陆续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强化正确用人导向的决定》《党委(党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规则(试行)》《湖南省综合运用干部监督信息成果从严管理干部暂行办法》等文件,涵盖从严治党方方面面。

  制度层面扎紧从严治党的笼子之外,湖南还高度重视发挥巡视的作用。“要让铁规发力,让‘利器’发威。”省委书记徐守盛强调,要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巡视定位,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围绕中央提出的“四个着力”“六大纪律”去找问题。

  “领导干预办案、说情风盛行,有些单位甚至公然出具公函说情。”“不少基层干部欺压群众、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相当严重,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看到最近一轮巡视反馈中的相关表述,多名基层干群向记者表示:“这些措辞空前严厉,省委巡视组确实发挥了‘利剑’的作用,火眼金睛,直击要害。”

  针对干部选任方面的问题,从2013年7月开始,湖南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三超两乱”专项治理行动,深入整治超编制限额进人、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随意按年龄划线乱调整配备干部、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在各级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在2015年的巡视工作中,湖南省委组织部首次向各巡视组派出专项检查组,结合巡视工作开展选人用人工作专项检查。“组织部门派出专项检查组进驻巡视组,能够更加专业、准确地找到被巡视地区选人用人上存在的问题。”湖南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副处长袁悦平表示。

  湖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巡视工作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将成为湖南的“新常态”,以此倒逼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制度意识,提高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进干部人事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记者在湖南一些地方采访了解到,当前少数干部因为经济下行压力、作风建设力度空前,产生了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情况。湖南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将“为官不为”纳入“不严不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多措并举从严整治,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最新数据显示,湖南省各级已处理“为官不为”案件2375件,处理党员、干部3056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湖南省委还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将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省、市、县三级10万多名干部驻村开展帮扶,2015年全省选派1万多名机关干部到难点村、贫困村、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