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随着架空历史类权谋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琅琊山”究竟在哪里也引发热议。安徽滁州、南京、山东等地展开归属地“争夺”。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悄然把“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其管理机构负责人昨日对新京报记者回应改名缘由时称:应游客需求,并否认了系为申请5A景区特地做的炒作。(11月17日《新京报》)
“应游客需求”的回应真心膈应人,游客的“需求”果真如此好使,寻常时候,游客希望门票便宜点、基础设施好点、服务体验高点等刚需,为何基本上得不到景区方面的积极响应呢?倒是安徽省琅琊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在:“会峰阁”更名是为了借助热播电视剧《琅琊榜》,配合微信营销,回应网友好奇,吸引网民和游客走进琅琊山。
的确如此,安徽滁州琅琊山之所以会把“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直白地说就两个字:利益。趁着电视剧《琅琊榜》大受追捧,任何与之相关的人和物都会受到人们的积极关注,于是就想着怎么借势营销。凑巧从历史中又能找到些用来拉郎配的东西——大抵就好比“五百年前是一家”,干脆就把“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如此一来,既能引来媒体报道、舆论关注,现实中也会引来一些游客,知“名”度和经济收入都得到提高,若再“借题发挥”一下,便是政绩、便是GDP,一举多得,何乐不为?而眼前的利益诱惑如此之大,至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至少也是在爽了之后。
也正是在这种打了鸡血似的发展冲动下,我们见到了种种荒诞,而最为撕裂的就是那搭台的文化。这边厢,作死的翻箱倒柜,总想在历史典故里找到一些东西,证明小说《琅琊榜》中虚构的人物、建筑等确实与自己相关,并借“专家”之口,向世界宣告,“它是我的”。那边厢,自己身上本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却活生生的给割裂开来,似乎弃之如敝屣。比如滁州,有一代文豪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也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比如会峰阁,始建于明朝,是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的最高建筑物,深具历史渊源。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板子全打在滁州琅琊山的身上,毕竟,山东、南京等地也有参与进来争夺归属权,只是滁州琅琊山“眼尖手快”,先发制人。更确切地说,“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只是当下唱歪“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缩影。如今,文化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仅仅被视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文化若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则会被美丽包装、抬至云端,若不能,或者说有碍城市建设的脚步,就往往会在城市发展的滚滚铁轮下烟消云散。如果悲惨的命运有幸被世人关注,最终也只是在人们的怜悯和喟叹中被50万贱卖——多地文物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擅自从事文物修缮、迁移、重建的(都是严重的破坏文物行为),最高罚款50万元。
俄国作家果戈理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突然想起,现今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也就25—30年,以后怎么从今天找历史、找典故呢?哎,不管了,五千年的文明“金山”,应该够挖,再不济,“五百年前都是一家”嘛。
文/刘孙恒
打鸡血的经济,被撕裂的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孙恒
编辑:夏熊飞
2015-11-18 00:02:17
时刻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