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1000家企业“借力”展翅高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毛敏轩 周红 姚学文 编辑:康晓乔 2015-11-13 09:34:16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报道: “农博梦”助推长沙雨花经济加速——2015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系列报道之一

  11月8日,在2015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召开前夕,我们走进红星木雕市场,但见这个新兴的非遗文化传承中心既有旗袍、湘绣、苗绣等各类手工刺绣,又有木雕、竹雕、根雕、沙石画、铜官陶艺、菊花石雕等,琳琅满目的无数非遗文化作品在这里一一呈现,叫人流连忘返。

  湖南雨花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存勇动情地说:“之所以把中心选择在这里,一方面看重它商业氛围浓、文化气息足、交通条件好;另一方面,这里还是湖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看重农博会的品牌和带动效应。”

  福建籍的非遗传人郭存勇,从小师从竹雕名家,曾多次参加农博会,与农博会结下深厚情谊,也看到了农博会巨大的影响力。2014年,他毅然投巨资,在农博会主会场附近建设这个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去年12月,中心正式开业,在业内造成巨大反响,一次性就招满了商家。截至目前,市场内已有木艺、书画、茶具等经营户一百多家,其中非遗项目290个,还有20多个手工艺人将在今年年底前入驻,发展势头迅猛。

  非遗文化传承中心只是借农博会东风发展的众多企业之一。据权威统计,农博会举办17年来,有上千家企业在其带动和助推下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全省、甚至全国有名的商业巨头。

  农博助推红星、高桥提质

  今年10月底,高桥大市场全面启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标志着这个跨入全国三强的物流市场,已经脱胎换骨,成为我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内外贸结合的市场。专家分析,高桥大市场的提质,农博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红星村则是更大的受益者。1990年的红星村,全村年收入仅20余万元,那时,红星村还只有几家作坊式的小规模加工企业,村里人主要靠种菜养猪度日,住的大多是陈旧的砖瓦房。

  1999年11月18日,一场湖南农大哥都来“晒”宝贝的热闹大集“农博会”在位居长沙南大门的红星村火爆开市。从此以后,众多涉农企业在农博会上收获颇丰,不少农产品从不知名的小品牌变成享誉中外的大品牌。

  在农博会的带动下,很多国内外大型企业也纷纷入驻红星商圈,助推雨花区经济飞速发展。2005年11月,本土超市巨头步步高进驻;2009年8月,红星美凯龙全球建材装饰广场全面亮相;2010年,通程集团雄踞商圈西北角;2011年4月,华润万家入驻,超五星级酒店融城花园酒店开业迎客。

  如今,红星大市场已然成为辐射全国26省2000余县市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市场群周边也积聚了多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红星商圈已经蜕变成了一块黄金遍地的“风水宝地”,与东塘商圈、高桥商圈共同架起雨花经济的“金三角”。

  通过农博会的带动效应,红星国际会展中心每年都要举办近60场各类各级展会,相继衍生培育了“汽车展”、“房交会”、“建材展”等一系列会展品牌,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搭建了优质平台。

  万余农产品借助农博“脱胎换骨”

  从生产环节到销售领域,从个体商户到涉农企业,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在农博会场馆,带动上千家“农”字号产品脱胎换骨,打响品牌。

  2005年君山银针首次参加农博会时,蜗居在一个9平方米的小展柜,如今成交额过亿;君山茶业也从不到200万元营业额发展到突破2亿元营业额,带动湖南6万户茶农增收致富。

  舜华鸭业第一次走进农博会时,企业还蜷缩在一间破破烂烂的鸭棚里,地区农办组团参展时,还为企业太小而不好意思。农博舞台,让这位“深闺靓女”一亮风采,获得万千宠爱,逐步入驻省城150家大型超市,覆盖全国大型零售店。

  “每届农博会我们都收获满满。”常德广积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立波告诉我们,他们特别重视农博会,广积生态米、富硒米等6个新品种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热烈追捧,现在已经跟3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一天售出大米近10吨。

  像“君山银针”、“临武鸭”、“广积生态米”这样借农博会展台完成“蝶变”的湖南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有1万多个,借农博会孵大的企业逾千家!

  中小品牌更是感激农博会的“捧角”效应。益农健果业第一次参加农博会时,其“总经理”还只是一个守着广西200亩果园的农民,两个人守着一个4平方米的展位。如今,企业拥有桂林和长沙两处研发和销售总部,果园跨越湘、桂两地超过7000亩。其成长完全是伴着农博会巨大的品牌放大和人气推广效应。

  益农健果业负责人欣喜地说:“农博会现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平台,特别是线上和线下农博会的结合,令我们的销售成倍增长。”

  让许多参展企业家深有同感的是,参加农博会不仅可以了解竞争者的情况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还可以及时了解顾客需要,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此外,农博会每年吸引大量媒体报道和上百万名市民观展,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知名度,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据省农委2015年最新数据显示,1999年前湖南只有20多家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如今已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556家。通过16届农博会的力捧,5万余个品牌企业不断壮大,走出湖南、走向国际。

  农博助力企业满载而归

  “市民逛农博不仅仅是为了购买农产品,也可以来休闲放松,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区委书记邱继兴说,雨花区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农博会的文化品位,吸引更多外地企业前来办展。

  为了把今年的农博会办得更加出彩,组委会不断创新,推出名优产品推介会、企业线上宣传日、雨花非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深受广大参展企业的欢迎。

  特别是“2015雨花非遗文化节”,将通过湖南老湘绣展、木雕大师黄小明大师作品展、非遗传奇“新奇特”技艺展示等活动,一方面让市民增加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帮传统手工艺人打开市场,树立品牌,让他们不放弃“绝活”,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今年的农博会将借助新技术,打造新农博,逐步实现从“传统农博”到“智慧农博”的转变。通过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活动”,积极探索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采取现场直播与演播室嘉宾采访结合方式的“小辣椒逛农博”全民互动活动,开创了农博会上第一个台网互动、多屏互动的范例。

  据悉,2014届农博会成交额超过200亿元,现场交易过亿元,观展人次日均超10万,11对企业签订产销意向协议,签约总额达40亿元;40余家参展企业与大型连锁超市、品牌餐饮、高校餐饮单位达成合作意向。

  农博会组委会介绍,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的农博会将进一步为企业打开一扇窗,搭建一座桥,争取让更多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成长进步。由于展馆面积有限,农博会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请一些已经有知名度的品牌“让位”给新鲜面孔,使更多新产品得到展现机会。

  17年来,农博会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带动龙头企业和品牌,以龙头企业和品牌带动农业的农村小康建设之路,而农博会本身也已经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经典品牌。

  今年的农博会将带来怎样的精彩?期待您继续关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