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三改四化”期间沅安路铺设排污管道(摄影 郑景阳)
夕阳下的常德白马湖公园一角(摄影 郑景阳)
红网常德站11月1日讯(分站记者 张洵恺)一条条黝黑发亮的沥青路是城市最整洁靓丽的标注,一盏盏闪烁的霓虹勾勒出城市最美的弧线,一座座舒适的公园逐渐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新宠,一节节用良心铺就的地下管道让暴雨天不再“看海”,一处处精心打造的景点完美呈现,一个个重点项目签约开工的捷报频传。常德,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正借力“美丽经济”奏响发展史上的最强音。
“把人生最精彩的一笔献给常德”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常德2015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动情地说:“我曾说过,我一定要把人生最精彩的一笔奉献给常德。当然,这一笔靠的不是我个人,这一笔,靠的是我们优秀的团队,靠的是全市600多万英雄的常德人。两年多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王群的话,让在常德市城区金蟾巷开干洗店的李治平心服口服。“这么好的环境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现在整条巷子的商户都不用督促卫生,一家比一家干净,生意也好了许多”。李治平在金蟾巷做生意已经6年了,从她接手开干洗店开始,门口的污水就成了她的心头刺。“半年就要翻一次污水,最长的一次堵了快3个月,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生意,甚至一度想去别的地方找铺面。”然而这一切,都从2013年8月的一天开始改变,在一片机器的轰鸣声中,施工队伍进场挖开路面,把旧的管道取出来,换上了崭新粗厚的管道,之后把路面也铺上了沥青。从那以后,李治平门口再无积水,她说当时就一个感觉:高兴!
而这只是无数个“三改四化”改变生活故事中的一个,从2013年7月起,常德市用短短7个月时间,完成“一城四区”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共207条、156公里、247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网137公里、供水管网141公里、强弱电管网183公里、燃气管网54公里,改建污水管网26公里。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同步推进,短短半年时间,城市面貌的巨变,让常德人有了搬新家的感受。
“没有城市提质,就没有大项目的进驻”
常德城市“三改四化”之初,也曾有人提出过短暂的质疑,“一下子要花这么多钱,常德要什么时候才能缓过劲儿来?”但很快,这种声音很快就被实实在在的成绩所淹没,正式启动棚户区改造以来,市城区共实施“棚改”项目98个,完成改造2.9万户,打造了落路口灯泡厂、葫芦口、江南环善卷湖片区等一批示范小区,获得了居民住房条件改善与城市品质提升的双重效应。在改观城市面貌的同时,常德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依托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在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污染治理方面持续加力,与全国130多座城市激烈竞争,常德以第7名的成绩进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浪漫水城”的个性塑造争取了超过12亿元的专项补助资金。
不仅在市城区,各县(市)城区“三改四化”和城市创建也广泛开展,“一主一副四轴”城镇发展框架逐步形成。津澧新城建设进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石门县澧阳大道、汉寿县龙阳大道提质改造基本完成,桃源县文化体育中心加快建设。临澧县新安镇、鼎城区蒿子港镇等17个镇成为全国重点镇,安乡县黄山头镇成为省际边界重点扶持镇……
受这种发展态势的感召,中国第一文化主题公园华侨城、第一商业地产万达、第一现代化的烟厂芙蓉王现代新城、第一光伏产业薄膜太阳能汉能、第一智慧城市云计算浪潮、第一火电超低排放示范工程常德电厂等纷纷选择落户常德,成为推动新常德新创业的新引擎。
常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德睿说:“努力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没有城市提质、城市形象的改变,就没有这么多重大产业项目的进驻,常德就不可能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蓝图绘就,干劲十足;热情不灭,动力不减。常德通过打造“美丽经济”,将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新动力、变成老百姓的幸福感,也离成为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