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倪元锦)中共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强调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补上生态短板,是未来五年中国着力破解的发展命题。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据此制定的纲要(草案)还将提交明年春季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将此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顶层设计,由“概念图”转换为“施工图”。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说,这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进展。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被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大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中共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未来经济实现了小康,生态环境不能拖了后腿,小康社会需要怎样的生态环境指标,成为紧迫命题,‘绿色发展’理念便是蓝图。”柴发合说。
公报指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专家表示,这将有效破解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经济而对环境执法干预过多的痼疾,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实推进。
创新发展理念、大幅度推进“绿色发展”进程,是公报的一大亮点。“十三五”时期,恐面临经济下行,过关越坎难度大,也是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凸显期、环境标准与要求的提高期。“绿色发展”与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发展一起,是引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是生产力,是发展的内容,是衡量的标准,是转型的方向。”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指出,“绿色发展”需要加强环保督政、监测监管事权上收、环境审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改革,推动各方履职尽责,实现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被认为将是中国扭转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窗口期”。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将为此而面临的若干重大挑战包括:方式转变、经济转型与结构优化任务艰巨;环境污染逼近临界,环境风险易发高发态势明显;公众对环境质量加速改善的诉求强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禀赋。
此番,中共确定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将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保护动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实现五中全会公报要求的目标,中国需要在未来实施最严格的环境资源执法,将环境保护和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化、城乡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推进整体脱贫相结合,形成以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科学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