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迈向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图景展望

来源:新华网 作者:车玉明、赵超、刘铮、陈炜伟 编辑:高芹 2015-10-28 11:21:11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全媒头条)迈向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图景展望

  新华网北京10月28日电(记者车玉明、赵超、刘铮、陈炜伟)如果可以穿越时空,展望5年后的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的城市乡村、山山水水,生活在其中幸福的人们,将构成怎样一幅动人的图景?

  如果把通向这一动人图景的5年描绘成一幅连续的历史长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其中突出展示的内容。

  小康梦想,离我们从未如此之近。中华民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新蓝图——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国将呈现世所瞩目的全新面貌

  6.9%——“十二五”收官在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但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趋势没有改变。”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胡凯红评价说。

  全面小康,意味着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而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关键。

  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稳定保持中高速增长——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低迷、国际市场动荡,与国内深层次矛盾凸显形成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加大,但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条件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发展决不囿于速度,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才是关键。纵观经济发展史和世界强国兴衰史,转型升级是永恒的主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十三五”时期,工业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城镇化将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消费结构将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后,将步入一个更加稳健、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说。

  未来5年,全面创新将风起云涌——

  创新是发展进步的灵魂,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破除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十三五”时期的中国有望进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期”。

  德国《商报》评论指出,新的5年,中国不想再仅仅充当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业区,而想成为知识导向型的高科技工业大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土壤将喜获丰收,还会引领全球创新潮流。

  “十三五”时期,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加大……一切有利于创新的要素将加快汇聚。

  未来5年,生态文明将蔚然成风——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三五”时期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冲刺期”。

  到2020年,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将成为流行的理念,节约资源、绿色生活将成为大众的选择;破坏生态将受到严厉的处罚,浪费资源将遭遇普遍的谴责……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文件,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描绘蓝图,作出全面部署,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将不再遥远。

  未来5年,幸福感获得感将更为强烈——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注社会公平,实现安居乐业,尊重人的价值,“十三五”中国将进入民生建设的“升级期”。

  “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这些快要退休的人大都只有一个子女,希望今后在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前提下,利用郊区闲置的培训中心、度假村等,开办更多养老院,让我们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北京市政府就“十三五”规划在网上征求公众意见时,一位市民留言说。

  从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到更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从实现公平正义到提升社会流动性……

  “物质层面发展到一定程度,让公众更多在精神层面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将成为主流理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可以期待的是,日益凸显的以人为本,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必将使中国走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好明天。 

[NextPage]

  新挑战——着力补短板,彰显包容性,织就共建共享的生动画卷

  今天的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白墙黛瓦的小楼房与青山绿水比美,过去那种“家家竹木屋、顿顿难揭锅”的窘境已成历史。

  赤溪村的华丽转身,是我国扶贫成就的一个缩影。“十二五”前4年,我国累计减贫5221万,年均减贫1000余万,成就举世瞩目。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日前举行的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说,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要继续减贫1000多万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一如扶贫攻坚之难,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小康这一梦想,需要我们在“十三五”这一决定性阶段加速补短板,应对新挑战,彰显包容性,付出比过去加倍的努力。

  把蓝图变为现实,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至关重要——

  有经济学家测算,要实现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增速需要达到6.5%。刚刚过去的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9%,这一速度虽然不低,但我国经济三期叠加明显,下行压力犹存。

  不唯速度不是不要速度,全面小康是经济发展的小康,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

  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背景下,中高速增长能否保持至关重要。中央党校教授陈江生认为,新常态下,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经济发展平稳,避免大起大落。

  把蓝图变为现实,加速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刻不容缓——

  经济换挡调速的背后是需求的不足。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下降了2.1%,水泥产量下降了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波动明显。

  这说明,传统产业深度调整,动力有所消减。从经济发展的直观现象看,投资、出口拉动力明显不足,消费的拉动力有待加强。

  从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看,我国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研投入、创新创业体系有待加强,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绝非一日之功。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的创新挑战和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离依靠‘技术红利’创造经济增长核心动力源还有较远距离。”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说。

  把蓝图变为现实,强化区域协调发展不可或缺——

  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均低于全国7%的GDP平均增速,继续呈垫底之势。相比之下,东部地区仍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这种明显的差异正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一个写照。当前,我国区域差距、城乡差距逐步缩小,但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东中西部阶梯发展特征明显。

  区域差距不可避免,但差距过大则会影响全面小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在各地均衡发展或公平发展、全国统一市场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会较快较可持续,反之则慢、不可持续。

  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光有金山银山不算本事,有金山银山还有绿水青山才是真本事,这一点正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发展与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是实现全面小康不可偏废的“两翼”。

  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十二五”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巨大进步,但当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方面,全国161个监测城市中去年未达标超过九成;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石漠化仍然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环境是短板,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问题。”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说,保护好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观念转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行动。

  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增强人民群众对发展改革的获得感——

  “一位退休后到山东济南居住的老人,医保关系在新疆,医疗费单据送回去两年都没报销,无奈之下只好在济南参加了医保。”全国人大代表仇冰玉在今年两会上讲述的故事折射了医保制度的瓶颈。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医疗、养老、教育、城市交通等民生领域的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关乎对全面小康的认知度。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我国发展依然有着无限的空间。

[NextPage]

  新路径——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将开拓永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今年12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起,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正式实行……

  “我国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从外资引入内资市场准入领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参与负面清单课题研究的重庆大学教授陈升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又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改革举措出台,时间表指向“十三五”。

  两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336项重要改革任务,“十三五”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改革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充满活力的必由之路。面对宏大的发展蓝图,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只能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来破除旧习惯、老框框,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时不我待、刻不容缓。

  “十三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牵引器”——

  中央深改组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改革举措往前排,也要在有利于建章立制的改革举措上下功夫,依靠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抓住突出矛盾,解决重点问题。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未来一段时期,力争在经济体制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进一步实现突破性的改革目标,就能够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可靠的途径,这是主动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张占斌说。

  “十三五”时期,社会事业改革将成为更好满足人民需求的“动力源”——

  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

  “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总量翻番,而且要解决城乡二元等结构性矛盾。唯有全面深化改革,矛盾才能一一化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和强大动力。”迟福林说。

  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到2020年基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帮助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橄榄型分配格局将成型,教育公平、全民医保更上层楼,构建起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将成为强力呵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护神”——

  最近几个月,中央深改组先后通过意见,对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作出部署,深化律师制度改革,部署法官和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决策正一步步走向深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让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容师”——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理念是关键。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这些理念的落实,美丽中国将成为现实。

  “只要抓住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一个充满活力,蓝天、绿水、青山环绕的生态文明新时代一定会到来。”中央党校教授赵建军说。

  “十三五”时期,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将促进深化改革,拓展发展的“新空间”——

  今年以来,上海纺织集团联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资10亿美元在苏丹建设新型纺织产业园,涵盖10万公顷棉花种植和30万纱锭产能。

  集团董事长童继生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们将在海外布局原料、制造、销售、设计和供应配送五大基地,最终做到“全球资源、中国集成”。

  中央深改组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十三五’期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全面深化改革将高度融合,共同发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百姓的获得感,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王军说。

  美好蓝图总能催人奋进,爬坡过坎尤需奋勇前行。

  人们坚信,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小康梦想必能如期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将拥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