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雄
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决策,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智库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制定实施意见,推动全省新型智库建设取得良好开端。下一步,要着力推进智库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将智库打造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智高点”。
明确功能定位。作为地方智库,首要的任务就是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要注重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外脑”。智库就是“黎明前报晓的公鸡”,只有报得准确、报得及时、报得真实,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智库研究不能脱离实际习惯于搞“经院式”研究,不能被动应付满足于做“传声筒”,不能只会歌功颂德沉迷于建“翰林院”,不能落后发展热衷于当“马后炮”,不能人云亦云陶醉于“大路货”。要注重当好引导社会舆论的“向导”。专家学者是权威人士、公众人物,对社会热点问题、社会敏感思潮和重大突发事件,专家学者说话分量重、权威高,应自觉当好社会思潮的“瞭望员”、热点敏感问题的“解说员”、批驳各种错误思想的“战斗员”。要注重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努力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提供思想“养料”,为地方和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开出“良方”,为社会有序治理提供“钥匙”。
体现湖南特点。建设新型智库,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湖南特点。要聚焦湖南改革发展,以省情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湖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生动实践,推出有价值的智库成果。要形成有湖南特色的智库体系,以省级重点综合智库为核心层,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型智库、社会公共政策研究型智库、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型智库、专业领域参谋咨询型智库为主体层,其他各类专业智库为延伸层,形成多点支撑、结构合理的新型智库体系。要打造湖南的研究品牌,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建设,加强毛泽东研究、两型社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湘学研究等,打造“湘字号”品牌的一流新型智库。
畅通应用渠道。研究成果应用渠道不畅通是当前智库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既有“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成果不对路,也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渠道不畅通。解决“最先一公里”的问题,智库研究就要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求实勇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担当精神、“不为浮云遮望眼”的创新意识、“锅铲不离锅”的良好作风,推出真正适销对路的成果。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就要主动打开需求“闸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咨询、重大政策评估、重大项目委托和招标、成果购买等制度,努力搭建成果通向现实的桥梁。
创新研究平台。研究平台是推进智库发展的重要“跳板”。当前最重要的是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阵地”等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这关系理论工作全局,关系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全局。要注重依托平台,发挥平台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尽可能把理论工作有规划有目标地与“四大平台”建设相对接,防止理论建设空对空。同时,还要建设好能够联机检索的政府文件数据库、信息统计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案例数据库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好推动智库要素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聚集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好智库成果专报、湖南智库网、湖湘智库论坛等成果交流平台。
强化课题抓手。课题研究是智库的“主业”,智库如果不搞课题研究,就会丢了“饭碗”。有关职能部门要“出好题”,围绕党委、政府最关注的事情、改革发展最急需破解的难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多给智库出题目、交任务。智库本身要“选好题”,“题好一半文”,智库要真正选好选准最有决策价值的课题和关乎长远发展的课题。智库研究要“答好题”,答好题,一靠深入调查,二靠深入研究,任何浮光掠影的调查和浅尝辄止的研究,都不可能提出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观点,这样的研究成果进不了决策、形不成政策。因此,智库研究要少搞不接地气的“高空作业”,多做脚踏实地的精耕细作。
加强评价激励。推进智库建设,加强评价激励非常关键。完善对智库的评价,建立对智库特别是省级重点智库的考核评价机制,注意把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率、研究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研究团队的核心竞争力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加大对优秀智库成果的奖励力度,将智库课题纳入省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纳入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范围,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给予智库成果足够的智力报酬,让智库成果被社会充分认可。加大多元投入,政府要通过加大投入给智库输血,舍得花钱买“点子”;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智库建设,鼓励对智库成果实行政府购买,同时开辟灵活多样的筹资渠道。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智库立身之本。要努力培育好智库这个“梧桐树”,把更多的一流专家学者吸引过来;切实解决科研经费、工资待遇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加强对智库人才的教育培养,提升研究能力。在人才问题上,必须牢记:以创新为基础的科学精神是永恒的。我们不缺创新,缺的是尊重创新的文化;我们不缺人际关系自如的小聪明,不缺学习能手的中聪明,缺的是能够给国家和人类带来进步的大智慧。要真正从心底里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努力把智库建设成为吸引一流人才的洼地、用好一流人才的高地、培养一流人才的基地。
(作者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