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青年歌唱家邹志刚:音乐道路上的追梦者和织梦者

来源:中青网 作者:开可 编辑:刘仁军 2015-10-13 15:29:30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第45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获奖名单上,一个东方人的名字格外显眼。名字的主人是一个来自江西的地道“农村娃”。这个“农村娃”驾着音乐的骏马,奔腾上了世界的舞台。他就是邹志刚,始终奔驰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梦者。同时,他又是家乡留守儿童的织梦者。

  邹志刚(右)在演出现场。来源:视频截图

  “饼哥”“钢哥”走到世界舞台

  邹志刚在大学期间有两个绰号,分别是“饼哥”、“钢哥”。这两个绰号代表了邹志刚奋发图强的大学时光。

  邹志刚出生在江西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高昂的音乐学费使他的音乐梦可望而不可及。然而,现实生活的窘迫并没有让他打消学习音乐的念头,音乐梦想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13岁那年,邹志刚考入了鹰潭师范中专。对于那段时光,邹志刚说自己是“一股脑儿钻进去了”,没日没夜地学习唱歌、跳舞、钢琴。正是这股不松懈的学习劲儿,让邹志刚在后来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邹志刚在学校附近唱歌时,被江西师范大学鹰潭校区的教授汪笑屏听到。“你条件很好,跟我学吧。”邹志刚回忆汪老师对自己说的话。从此,邹志刚跟随汪笑屏一学就是四年。

  2001年,邹志刚顺利进入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正是在江西师范大学期间,他获得了“饼哥”和“钢哥”的称号。原来,为了弥补自己在音乐方面的不足,赶上其他同学,他经常不去食堂吃饭,只买个葱油饼裹腹。在整个大学期间,他几乎天天泡在钢琴房和练功房。邹志刚回忆说:“那时候学校的学生多,琴房少,趁大家都在食堂吃饭,我可以在琴房多练一会儿。”同学们对邹志刚的“戏称”,也是对他勤奋的肯定。

  机会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邹志刚的音乐道路越走越顺。在整个大学期间,邹志刚先后二十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奖项。在第45届意大利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上,他以贝利尼歌剧《清教徒》选段赢得第一名,“领到奖的那一刻,心里真的是很兴奋,为国争光了。”

  邹志刚演唱意大利歌曲《今夜无人入睡》。图片来源网络

  “百分之百的把握”不是吹牛

  如果说邹志刚是匹千里马,那么给予他帮助和指导的老师们就是伯乐。但是,要被伯乐发现,首先总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才行。邹志刚成为“音乐圈”里的千里马,离不开他的品性。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我喜欢把有百分之五十把握的事情说成百分之百,然后我就做到它。因为我不做到,别人就会觉得我在吹牛皮”。通过这样的做法,邹志刚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

  自信但不自负是他给自己的评价。这种自信也让邹志刚得到了有“中国夜莺”之称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的指导。

  大三的时候,邹志刚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去上海参加周小燕举办的“大师班”。当天,要参与示范演唱的学生没有“到岗”,在周小燕问谁可以做示范的时候,邹志刚就主动站到了周小燕的身边。正是他的自信让周小燕认识了这位有深厚音乐功底的学生,并正式收他进入“大师班”学习。

  做公益,为他人织梦

  用心来唱歌,是为自己圆梦;以身做公益,是为他人织梦。在公益方面,邹志刚从不吝啬。成立南昌、鹰潭微爱公益发展中心;帮扶成立“爱心小屋”、“留守儿童艺术体验中心”;义务指导老年合唱团参加比赛;甚至南方雪灾、汶川地震、抚州决堤都有他义演的身影。

  在邹志刚的公益事业中,农村教育事业一直都受到他的关注。对家乡的教育事业,邹志刚常常慷慨解囊,为当地的学生送去他们需要的文具等物品,“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虽然能力有限,只能买些书包、文具去看望他们,但希望能给他们鼓励。”

  不仅是从物质方面给予捐助,邹志刚以身作则,担任了金溪留守儿童学校的公益校长。他还会给学校的学生讲课,从音乐知识到做人的道理,他都一一讲给学校的孩子们。邹志刚说:“以后可能不能称自己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但一定要称得上是一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

  在邹志刚的歌剧表演中,他需要揣摩不同角色的心里,将自己和角色“合二为一”。“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和现实中不同的人接触。而在公益活动中,你能接触到的是最真实的人。”邹志刚说,在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中,他们身上都有人类最本性的东西,从这些人身上学到真善美,再运用到自己的音乐表演上。所以,邹志刚认为,自己所做的公益事业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既帮助了他人圆梦,又帮了自己追梦。(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开可)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