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逢源 桑植报道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红军长征第二方面军的出发地。但长久以来,作为边远革命老区,桑植县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交通不便,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这种状况直到近些年,才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建设项目自2014年4月开始,桑植县规划建设贺龙故居周边洪家关等3个村,目标是在2016年3月22日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之际,把洪家关建设成美丽乡村典范、全面小康典范、国家精准扶贫示范区、国家AAAAA级景区、中国最美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精准扶贫的落实,红色旅游的推进,都令这个红色的少数民族区,正逐步向着小康路上坚实迈进。
从“猪屎街”到青瓦白墙
每天早晨六点半,23岁的皮杰,都会准时来到乡政府大院,发动他的洒水车,开始新一天的街道清洗工作。自高中毕业后,皮杰便离家赴广西玉林参军,退伍后又在广州打工。先前因为家乡贫困,皮杰一直不想回来。直到最近听亲人们说,家乡变美了,今年5月,皮杰才回来,成为镇上第一名洒水车司机。
皮杰的老家,在桑植洪家关白族乡。在他的记忆中,老家的路一直破烂不堪,因长期没有硬化,道路十分泥泞。上了年纪的老乡回忆,过去的路根本就是“猪屎街”,村民饲养的家禽家畜,甚至随意上街大小便;走在路上,经常需要穿着很长的胶鞋,才能避开泥泞污浊。道路两旁的房屋,也都十分破旧。都是老式砖木结构,有着数十年历史,屋内昏暗,家具简陋。
破败的道路及房屋,严重影响乡镇形象,也有违元帅故居的声誉。近一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步就是改造街道环境。为此,政府特地派专人前往云南考察学习,经过一年时间的改造,洪家关的云青路、长征路等道路,已变得笔直宽广。数十年的红军桥,业已刷白加宽,焕然一新。
道路两旁房屋的“穿衣戴帽”工程也在同时进行。原本老旧的房屋,现已改头换面。洪家关白族乡村民又以白族为主,其次还有部分土家族。这一水的青瓦白墙,属于白族特色;朱红栏杆和马头墙,又是土家风情,形成了桑植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不仅住在房屋里的百姓舒坦了,过往游客亦惊叹该地的变化。绝大多数村民的房屋内,现代家电亦是一应俱全。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洪家关乡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除集镇道路2.2万平方米全面实现白改黑外,洪家关乡还新建一座500吨/日提水泵站供人饮用水;新增一座垃圾中转站,3处垃圾收集站,新设垃圾桶120个,新购置一台洒水车;新建风能及太阳能路灯160盏;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新建生态停车场一处可容纳大小车100辆;完善景区标示标牌;三处滚水坝;玉泉河沿岸治理。新建现代农业观光园区;玉泉茶叶基地。新建幼儿园、老年公寓2500平方米;新建小学200米环形跑道一处;新建农贸市场2000平方米;核心景区绿化亮化,立面改造13300平方米等等。
白族乡的“红色旅游”
“我对桑植的变化最了解。你们看,这是我家六七十年代的房子,这是我家现在的房子。”说起村里的变化,66岁的老村长贺学舜更是头头是道。他的老房跟新房,相隔不过数米。老房是传统的砖木结构,房屋破旧,而新房明亮宽敞,十分现代化,里面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等现代设备应有尽有,只有一个大灶台显露出乡村特色。
在贺家的客厅中央,挂着一幅巨大的贺龙戎装照片。贺学舜介绍,他们家和贺龙是亲戚。“我爷爷比贺龙大六岁,他们是叔侄关系,当年我爷爷还跟着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现在贺龙纪念馆里,第一张照片就是我爷爷。”贺学舜自豪地说。他还特地拿出一张1955年自己及家人与贺龙的合影。他当时只有六岁,蹲在前排。贺龙的旁边,就是他的爷爷奶奶。
“当年贺龙在长征出发前夕,还专门拉着我奶奶的手说,一定会把家乡建设好。”贺学舜感叹。而贺龙元帅的夙愿,终于在八十年后的今天成为现实。贺龙故居及贺龙纪念馆,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是桑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如今,贺龙故居持续免费开放,吸引各地游客。贺龙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地重修,预备在明年贺龙诞辰120周年之际呈现精美贺礼。“等贺龙纪念馆重修完成后,里面的历史资料将更完善,还将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将传统的展示变得更加现代起来。”洪家关乡党委书记屈海波介绍。
红色旅游的推广,要以点带面,形成景区特色集群。在洪家关乡,处处可见贺龙元帅的影子:贺龙故居门前的桥叫贺龙桥,附近的小学叫贺龙小学,新修的人工湖亦叫贺龙湖。此外,还有一条路叫云青路,这是贺龙的字云卿的谐音。
桑植人纪念的,也不单单只是贺龙。在贺龙故居附近,正在兴修烈士陵园。当地百姓自豪地说,南昌起义中,贺龙率领的第20军为骨干力量,这支近万人的队伍中,有三千将士都是桑植人。为纪念这些革命先辈,后人还在广场中心修建了“桑植魂宝鼎”,上面雕刻的诗歌,都在歌颂这些英魂永存的烈士们。
如今,最令桑植人民期待的,是未来交通的进一步完善,从而连接贺龙故居及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点,让红色旅游的推广更加便利。“今年我们接待的游客将近100万,预计明年景区完工后,接待游客能力可提升至200万,等两高(高铁及高速公路)修好后,接待能力可达300万人次了。”洪家关副乡长谷昕兴奋地说。
民族客栈,让农民转型
推广红色旅游,客栈、食宿等配套设备自当相应建设。建设特色民族客栈,推动传统农民转型,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实现精准扶贫的要义。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实际改善了洪家关乡的人居环境得到了实际改善,同时方便本地农业经济对接产业建设,拓宽了村民提供了增收渠道,降低了贫困人口。
从农民兼长途货运司机转型为客栈老板,37岁的刘青松正在逐渐适应这一身份变化。他的改变,得益于洪家关乡“美丽乡村”建设,在政府大力帮助支持下,刘青松夫妇在宝鼎广场附近建立了一家轻松客栈,这是洪家关乡的第一家客栈,于今年9月正式营业。生意好的话,可增收50万元。
一楼喝茶,二楼住宿。刘青松夫妇原本住在三楼,待客栈正式营业后,他们便搬出来,将三楼也变成客房,自己去隔壁开间小饭馆。虽然轻松客栈只有七间客房,一个茶室,但充满浓郁白族特色。它是乡政府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大胆尝试,引导农户将民俗文化和住宿融合起来,形成有特色风情的农家客栈。这样既解决了游客的住宿问题,又为核心景区增添了新的亮点。客栈同时还是白族文化馆,乡政府在墙上展示了当地诸多特色:红色旅游、白族风情、绿色生态,不一而足。在底下的展览柜中,还陈列着当地一些历史民俗展品。
从务农到经商,夫妇俩紧张又期待,但比起过去喂鸡养猪,风里来雨里去,现在的日子变得干净又舒适,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客栈的经营和未来的生活,他们信心饱满。“虽然没开过店,但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后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现在就有不少游客来问我们客栈什么时候开业了。”
本地农民看到了开客栈,搞旅游的商机,也纷纷决定转行从商。政府为了鼓励他们对于修建帅乡特色客栈的农民,以奖代投的形式给予一定的鼓励。根据“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的规划,未来洪家关乡还将以企业的形式,建设一家大型农家客栈,占地一千多平方,接待能力200人以上,像轻松客栈这样的个人小型农家客栈,将建设20家左右。
洪家关乡长张锐介绍,为帮助像刘青松这样的传统农民转型创业,乡里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为他们提供科技知识技能培训,方便未来就业;同时设有创业贴息贷款,个人25-30个指标,提供5-10万贴息贷款;中小企业3-5个指标,提供10-30万贴息贷款。此外,乡政府还建有便民服务大厅,提供证照代办服务等等。
在调研过程中,桑植县委书记刘卫兵也对洪家关乡的变化十分满意:“洪家关的美丽乡村建设,为桑植全县脱贫起了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桑植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桑植的变化确实显而易见。去年桑植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增长10.2%,公共财政总收入5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5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5元,增长11.5%。他们有足够的自信,未来将发展得更好。
记者手记:不一样的元帅故里
提及桑植,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贺龙元帅的故居。尽管贺龙在长征后,再没回过家乡,但当地百姓对贺龙的感情尤为深刻。街道、学校、建筑、风景……不少都以贺龙名字命名。
当年桑植三千村民跟随贺龙参加革命,很多人战死沙场,今天当地村民纪念的不止是贺龙,更是这些为革命牺牲的桑植儿女。他们的精神被烙刻在新修的桑植魂宝鼎中。尽管桑植满是烈士英魂,但长久以来,元帅故里建设的滞后,始终是当地村民心中的一道坎。
现在再来到桑植,当地居民谈及桑植变化时,嘴角都带着笑意。道路变宽了,房屋变新了,这些变化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桑植找到了经济增长的新方式。立足红色旅游,主打民族特色,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领当地百姓开拓就业途径,进一步脱贫致富。同时,桑植也正在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的有机果蔬基地,成为中央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桑植的转变,正如其稻田上生长的“中国梦”,让人感到由衷的欣慰。
【小康路上】桑植洪家关:望山见水是家乡
来源:红网
作者:李逢源
编辑:李莎宁
2015-10-05 08:56:45
时刻新闻
—分享—